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版纳古陶:上古先民们的制陶工艺(2)

2009-08-03 14:53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佚名
玉勐介绍说: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老人就不做陶了,我嘛之所以还做陶,是因为外面单位上有人要喝冷水,有些用陶罐装面粉,一个一个来问,哪个

玉勐介绍说: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老人就不做陶了,我嘛之所以还做陶,是因为外面单位上有人要喝冷水,有些用陶罐装面粉,一个一个来问,哪个还在搞,我说,2元钱一个,比干其他的还是赚钱快,我就又开始做了,做2个就有4元钱,4元钱就够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一个星期都用不完,以前嘛,用不了多少钱,肉才4角1斤。

当下定决心要学会这门手艺时,玉勐才发现,做陶其实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么容易。玉勐说制陶就是捏泥巴,但并不是所有的泥巴都能捏成陶器。傣族制陶用的是当地特有的一种粘土,一种叫“伊利石”的粘土。

玉勐说:好的土做出来没有裂痕,随便挖的土可以做,但做出来的会有裂缝。

“伊利石”的粘土在西双版纳十分普遍,玉勐说,小时候,甚至不用走出村寨就能取到做陶用的粘土,但是现在不行了。

玉勐说:因为现在时代变化了,到处都是搞建设,难得取土了。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曾经远离城区的曼斗村也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随处可见正在建设的工地。这让玉勐总是隐隐担忧,也许用不了多久,村寨周围就不会再有可以取土的空地了,取而代之的都是高楼和水泥路面了,因此每次取土时,玉勐都会有意识地多挑一些。

刚取的土不能立即用来做陶,必须先要晾晒干,然后用脚碓将晒干的土舂细。再用筛子过筛,筛了舂,舂了再筛,反复几遍。

等到和泥时,还要根据需要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子。

和好的泥揉和“成熟”后,必须经过“发酵”,然后才能用来制作陶器。

与传统慢轮相比,玉勐的慢轮有了一些改进,但它工作的原理还是和传统的慢轮一样。

原始先民在不经意间创造出陶器后,就开始了漫长的技术革新之路,距今大约7000年时,他们终于发明了制陶工具陶车,这是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一项发明,以至于后人经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并论。

最初的陶车很简单,在地上打一个洞,插一根木棒,木棒上端放一块平板,平板可以以木棒为轴心旋转,它就是陶车了。陶工一面用脚旋转着平板,一面用手将平板上的粘土捏塑成形。

这时的陶车被称为“慢轮”,它的速度极慢。

很快,慢轮就被快轮所取代,快轮的转速能够达到每分钟90周以上,更容易拉坯成型,也满足了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大约到4000年前,快轮成了最普遍的制陶工具。

而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地区,竟然还保留着相当于新石器时期的制作工艺。

与传统慢轮相比,玉勐的慢轮有了一些改进。

用脚的大拇指转动这个轮子,它就可以转动了,就这样子,速度也是通过脚趾头来控制。

玉勐先在陶轮上放上一块揉捏好的泥团,说这是锅底。

然后,将泥搓成四五厘米宽的泥条。

罗钰介绍说:她刚才做的这个过程叫搓条过程,搓完条以后,她要进行盘条,盘条就是在起好的器底上面用泥条进行盘筑,研究表明,泥条盘筑是新石器时代开始采用的一种制陶方法,在傣族地区一直沿用到现在,我们从民族学的材料来看,它印证了新石器时代是一种怎样的制陶方法。

玉勐慢条斯理地捏着陶坯,不经意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的古老制陶工艺的神秘大门……

用泥条盘筑好的泥坯,要放至太阳底下晾晒,半干后就可以进行修整了。

原始先民在发明陶器后,最初是用泥条盘筑的方法捏制陶坯的,但盘筑法做出的陶器,器形极不规整。后来,人们才发明出陶轮来修整陶坯。

最早的陶轮就是慢轮。

玉勐说,做陶最难的就是如何使用慢轮。

使用慢轮修整陶坯,最难的就是手脚并用,还要速度均匀、步调一致,只有相当熟练,手脚才能配合默契。

景洪的其他村寨还有人在做陶,但他们都改用快轮了,只有玉勐还在坚守慢轮制陶的技艺。

玉勐介绍说:这个是祖祖传给我们的东西嘛,我自己也是费了很大的劲才学会的,我再去买新的机器做陶,这些老祖祖传下来的东西就没有了,这个已经传了几代了,爸爸的爸爸以及爸爸的爷爷都是用这个来做陶,来维持生活,用到我这一代如果改掉的话,老祖祖的传统就没有了,我学的是这个,到现在我还是要用这个,是快是慢,如果人家要的多,我就连夜赶,白天黑夜地赶,人家如果要的不多,我就一天做两个,该休息就休息,该逛街就逛街,就是这样。

修整完后,玉勐开始用自己做的工具给泥坯拍打花纹。然后,再把陶坯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它们自然干燥,阴干后的陶坯就可以进行烧制了。

玉勐说,烧陶的地方就在自家的院子里,这让我们大吃一惊,玉勐家不见窑址,该如何烧窑呢?

在版纳的不少村寨,人们都用一种状似土包的窑来烧陶,窑的上部是窑室,下部是火塘,当地人称之为“馒头窑”,这种窑的密封性较好,成品率很高。

玉勐为什么不用这种当地人最常用的烧陶方式呢?

玉勐解释说:你搞一个窑要有一个标准,比如说你建一个窑能烧30个陶,多于30个你烧不成,少了你又不划算。

所以每次烧陶,玉勐都是平地起窑,先在地上堆上一层一米见方的柴火。玉勐说:如果人家要的多,一回可以烧200个,如果人家不需要,只是我们自己要用的话,要三个五个也可以烧。

玉勐将200件陶坯按先大后小的顺序依次摆放。

玉勐:稻草盖好就要点火了。

就这么些柴火、这么点稻草能把这些土陶烧熟吗?

玉勐:烧得好,烧得好。

对我们的怀疑,玉勐没有丝毫的担心。

几乎每一位第一次见玉勐烧陶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玉勐:整个都要糊上才可以点火,你不糊上就点火,噼里啪啦一下就烧完了。

玉单罕:用泥把它封起来,里面的火就不会烧出来,它就可以在里面烧,就可以保证陶烧熟。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