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的婚姻,在早期曾有男女双方自由选择,父母不加干预的现象。通过对歌结友、相识、相知等恋爱活动,彼此情投意合,就可互赠信物,以示定情。直到清末,贵州遵义一带仡佬族较为聚居的村寨,每年春节期间,男女青年要到“耍房”和山坡上去对歌。黔西、大方一带仡佬族村寨附近的石峒,也是对歌的场所。同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在仡佬族地区长期而普遍存在,这与仡佬族地区经历了长时期的封建社会有直接的关系。旧时,仡佬族地区盛行姑舅、姨表婚的传统习俗。贵州安顺、平坝、贞丰等地的仡佬族舅姑表亲习俗比较严格。若亲舅无子,则须嫁与堂舅或远房堂舅之子“否则终身不得嫁娶”。安顺、平坝等地近虽有所松弛,但贞丰等地则仍严格实行。贵州普定、关岭、六枝等地仡佬族,却盛行与之相反的另一种姑舅表亲制,即舅家女常为姑之媳,大方仡佬族男女婚姻也以姑表亲为优先,称为亲上加亲。但这种姑表亲是不全面的,姑之女要优先给舅家为媳,同时舅之女也要优先给姑家为媳。舅或姑家无子,或双方子女间年龄过于悬殊,或不愿娶对方之女为媳时,该女可以另嫁他人。黔西、关岭、贞丰、正安、道真等地仡佬族实行姑表亲外,同时也有姨表亲。出嫁的俩姐妹如果先后怀孕,双方常商定:生下的分别为男孩、女孩,长大后定结为夫妇,不得反悔。姨表婚往往以指腹为婚的形式缔结。无论姑表婚或姨表婚,都是属于近亲血缘婚配,不利于民族人口的健康发展。
仡佬族不同支系互不通婚,一般都在同一支系间进行婚亲关系。贵州平坝大狗场和安顺湾子寨的披袍仡佬族与普定窝子打牙仡佬族的姻亲关系为数极少。平坝大狗场和安顺湾子寨相距七八十里,都属于披袍仡佬支系,这两地常互通婚姻。仡佬族一般实行同姓不结亲的习俗。
仡佬族的婚姻缔结,各地习俗略有差异,但基本上都要经过说亲、订婚、结婚三个阶段。
提亲
除少数地区规定在农历七月或逢双月内进行外,大都无固定时间。男家托媒提亲,要请媒人带去一壶酒,或加上几个大糯米粑作为礼物。女家一看来人所带之物,便知是提亲说媒约,招呼客人入座。主客双方对坐闲谈,闭口不言亲事。到告辞时,媒人说:“你煮着酒,等我二人来喝。”表示下次还来。相隔一段时间,直到媒人带上同样礼物第三次去女方家。这次妇方父母如仍不接收礼物,则表示不同意这门亲事,男家从此作罢。如果收下礼物,在告辞时对媒人说:“慢慢来,我会有酒给你喝的。”则暗示同意考虑这门亲事,算是提亲任务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