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新化山歌:民间音乐的瑰宝

2009-08-20 13:1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新化山歌是瑶、苗、汉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结晶。是研究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的“活化石”。

古新化山高水险,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宋代以前此地为瑶、苗聚居地,汉称“梅山蛮”。直到北宋开发梅山,汉族不断涌入,瑶、苗、汉民族逐渐融合,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神奇的土地上劳作和生活。梅山民俗文化博大精深,而富有浓郁本土地域特色的新化山歌,更是一串耀眼的珍珠。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自己喜爱的山歌,这些动听优美的山歌,像阳光沐浴大地,伴随着他们的祖祖辈辈。至于新化山歌有多少,请听这首山歌:

歌本三千又七万,

歌有八万七千零,

红黄蓝白传后世,

黄本情歌打头行。

新化的山歌数以万计,而散布在全县各地的民间歌手也是数不胜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著名民间歌手伍喜珍,把一首高腔山歌《郎在高山打鸟玩》唱进了中南海怀仁堂,博得了中央领导的赞扬。

“穿堂之鼓堂壁悬,两头击鼓歌声传。”梅山人用俚俗的山歌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记录了他们在深山老林打猎的惊险,开山劈水的壮举,到资水险滩打鱼捕虾的艰辛,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对朴素爱情的渴求,寄托了他们太多的梦想和期盼。

新化山歌题材广泛,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节气歌、陶情歌等,而其中的陶情歌是珍品之中的极品。新化山歌是特定社会时空劳动和生活的折射,是一幅幅美丽的民间风俗画。与中国第一部民歌集《诗经》相比,新化山歌更贴近生活的原始,更吻合民间的审美情趣,自然而然代代相传,吟唱不朽。

新化山歌艺术特色鲜明,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除了一般诗歌的赋、比、兴、夸张等手法外,还善于寓情于日常平凡事物之中,化庸俗为神奇,细细咀嚼,就像品味山间的槟榔果,酸、甜、麻、苦、辣五味俱全,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杰出的艺术天赋。

新化山歌在句式结构上,有四句头、六句头、八句头和长段,也有七字式、五字式和长短相间式,那既有规律而自由放纵,又添加俚俗的语气衬词的山歌句式,更是趣味无穷。

新化山歌在音乐上的特点鲜明,不管是平腔山歌、花腔山歌、高腔山歌和波罗山歌,起音都较高,跳跃性强,往往是一人起头众人和,歌声抬得山转水动,具有粗犷、激越、陡峭、抒情的风格和大胆、利索、调皮、带有野性美的特色,是我国民间音乐中一枝带露的野玫瑰。

新化山歌是瑶、苗、汉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结晶。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民族地区的民俗生活和文化传播,是研究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的“活化石”,它对这一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以及民间音乐等多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民间音乐的瑰宝。2006年,新化山歌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名录。

山高水远,岁月悠悠;欣逢盛世,歌声长留!我国民间音乐的奇葩――新化山歌,将会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异彩!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