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瑶族蝴蝶歌四人组在歌唱
有一种歌声,世代相传,轻轻吟唱,仿佛天籁之音缓缓流淌。它就是瑶族蝴蝶歌。蝴蝶歌灵动秀美的音符,延续着瑶族人民生生不息的希望。
瑶族蝴蝶歌流行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和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等地的瑶族聚居区。蝴蝶歌在瑶族二声部民歌中,用一种汉语方言土语演唱,内容以情歌为主,因为在歌中,常出现“蝴的蝶”、“蝶的蝶”、“黄的蜂”之类衬词,故此得名“蝴蝶歌”(也称为《蝴的蝶歌》、《蝴蝶蜂歌》)。
唱蝴蝶歌是瑶族人民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文艺活动,是他们沟通心灵,交流经验的主要方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
蝴蝶歌在每年春季花开的时候歌唱得最盛,曲调清丽优美,宛转悠扬,悦耳动听,听之即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堪称为民歌中之奇葩。蝴蝶歌唱时发出的声音如昆虫翅膀舞动时发出的美妙之声,故被海内外人士称蝴蝶歌为“一支流淌于翅膀上的山歌”。
在蝴蝶翅膀上放歌
蝴蝶歌是瑶族人民口头文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瑶族儿女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以歌代替语言。瑶族也因此被喻为一个在蝴蝶翅膀上放歌的民族。
蝴蝶歌唱得最响亮、最动听的区域又数富川瑶族自治县。
当你来到瑶寨做客的时候,瑶哥瑶妹一首《流水欢歌迎客来》的蝴蝶歌会在村前唱响:
“蜡烛结蕊灯结彩,百花争春朵朵开。叠叠青山对笑脸,流水欢歌迎客来。”
客人来了唱迎客歌,客人进村时唱拦路酒歌,喝酒时唱敬酒歌,喝油茶时唱敬茶歌,客人走了唱送别客歌……
瑶胞自幼学歌,有着良好的传承民歌的传统。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镇大莲塘村白莲妹、白孝凤从小跟随白宗球、陈宗印两位前辈学唱属二声部的蝴蝶歌,8岁时张口就可唱蝴蝶歌。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蝴蝶歌手李孝诚、张路明为蝴蝶歌第十九代传承人,唱歌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唱道:“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歌。”
蝴蝶歌有其特殊的二声部民间训练方法,一对好的二声部歌手,男孩、女孩在十二、三岁即开始找自己的唱歌搭档进行磨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