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宣纸制作技艺:墨韵万变,纸寿千年

2010-01-15 10:40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一元一
宣纸是中国手工纸中的翘楚。它纤薄柔软,却有着“纸寿千年”的盛誉;在它的故乡皖南泾县,遵循古法的手工宣纸在几经沉浮后,为何又顽强地走上了复兴之路?

人们用8个字浓缩了宣纸的魅力——“墨韵万变,纸寿千年”。在如今机制纸占绝对优势的一片汪洋中,它堪称遗存的手工纸“方舟”里的“旗舰”。2006年6月,中国嘉德公司四季度拍卖会上,以10张清代丈二匹宣纸,卖出了3.63万元的高价。

在显微镜下可见青檀韧皮纤维长且均匀,细胞壁密布着特有的皱纹,纤维横向可滞留笔痕、墨粒,纵向又引导水墨沿着皱纹沟槽向外渗扩成浓淡递减的墨阶。燎草的细纤维与檀皮交织成网状的协调结构,受水墨后不发翘、不起毛,画笔与这样的纸碰撞真是风生水起,而其他纤维如棉、桑皮、构皮等则没有皱纹或皱纹较少,且纤维分布规律性差,一经挥毫即可判别优劣。

宣纸看起来“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寿命却几乎是所有纸中最高的。研究者曾在实验室中以人工加速老化的办法让各种纸进行了一场“时间对决”:随着虚拟岁月的流逝,新闻纸、铜板纸等酸性机制纸白度下降明显,而呈弱碱性的宣纸却岿然不动;耐折度更是奇特,对比其他纸的急速“滑坡”,宣纸出现了一个奇特的“驼峰形”,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岁月反为其增添了“青春”;很多纸老化到300年时已“筋断骨裂,寿终正寝”,而宣纸坚持到1050年后,显微镜下的青檀韧皮纤维却几乎没有变化,仍是“老当益壮”。

宣纸的选料和其原产地泾县的地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青檀树是皖南山区主要的树种之一,故青檀树皮便成为了宣纸的主要原料。青檀皮,是从特产的青檀树上砍下树枝剥出来的。三年砍伐一次。而当地又种植水稻,大量的稻草便也成为了原料之一。泾县更伴青戈江和新安江,这三点便为泾县的宣纸产业打下基础。至宋、元之后,原料中又添加了楮、桑、竹、麻,以后扩大到十余种。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历经一年方可制成。

宣纸的制作工序大致可分为十八道,如果细分,则可超过百道。其中有保密工序,不为外人所知。伐条宣纸的传统做法是,将青檀树的枝条先蒸,再浸泡,然后剥皮,晒干后,加入石灰与纯碱(或草碱)再蒸,去其杂质,洗涤后,将其撕成细条,晾在朝阳之地,经过日晒雨淋会变白。然后将细条打浆入胶:把加工后的皮料与草料分别进行打浆,并加入植物胶(如杨桃藤汁)充分搅匀,用竹帘抄成纸,再刷到炕上烤干、剪裁后整理成张。宣纸的每个制作过程所用的工具皆十分讲究。如捞纸用的竹帘,就需要用到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的苦竹。宣纸的选料同样非常讲究。青檀树皮以两年以上生的枝条为佳,稻草一般采用砂田里长的稻草(其木素和灰分含量比普通泥田生长的稻草低)。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以丘陵低山为主,平原所占面积极少。山地、丘陵,主要是侵蚀剥蚀丘陵和喀斯特丘陵,为宣纸重要的原材料青檀树的理想种植地。青檀属榆科,是一种石灰岩指示性乔木,在喀斯特山地丘陵生长后具有纤维细密、均匀、造纸成浆率高的特点。而宣纸的另一道重要工序--自然漂白必须依助于喀斯特山地的石滩,在石滩上摊晒原料经日晒雨淋完成原料的日光漂白工序。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