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皮纸,古法造纸的一种。因构树的广泛分布,以构树皮为原料的构皮纸至今仍散见于很多偏僻的乡村,尤其是贵州、云南和广西三省区。据可靠记载表明,在唐朝,构皮纸的制作正式成型。因此,如果我们把构皮纸称作唐朝飘来的暗香,并不是一种夸张,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构皮纸得名于制作这种纸的原料:构皮麻。构皮麻是当地的俗名,它的学名叫楮树。在权威的《古代汉语辞典》里,对楮的解释有以下几层意思:其一,树名,树皮可造纸;其二,纸的代称;其三,纸币的代称。可见无论那层意思,都和这种丹寨一带满山遍野生长的植物能够用作造纸原料的特点密切相关。
按行业内的划分,用草本植物制成的纸叫竹纸,用木本植物制成的纸叫皮纸,显然,构皮纸属于皮纸。一般来说,皮纸比较粗糙、结实,不适合印刷和书写。因此,构皮纸最主要的用途,在以前,是由鞭炮厂收购去作为制作鞭炮的材料,或是零星地卖给有亲人去世的家庭,作纸钱之用。此外还有一种用途,就是银行用作捆钞纸。但这三种用途的数量都十分有限,因此在10多年前,构皮纸的制作几乎就走到了绝路。
按行业内的划分,用草本植物制成的纸叫竹纸,用木本植物制成的纸叫皮纸,显然,构皮纸属于皮纸。一般来说,皮纸比较粗糙、结实,不适合印刷和书写。因此,构皮纸最主要的用途,在以前,是由鞭炮厂收购去作为制作鞭炮的材料,或是零星地卖给有亲人去世的家庭,作纸钱之用。此外还有一种用途,就是银行用作捆钞纸。但这三种用途的数量都十分有限,因此在10多年前,构皮纸的制作几乎就走到了绝路。然而,不经意间的一些变故,又使这种源自唐朝,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造纸法得到了新生。
手工纸的原料是构树皮,采自于满山遍野生长的构树,每年三至五月采集的构皮质量最好。取皮的方法很简便,选用明火灼热构枝至30-40℃,约烤十分钟,即可在根部用手一拉,将构皮剥脱。随后用刮刀去掉外硬皮,将初步加工的构成麻晒干即可备用。石桥村依山傍水而建,优越的地理环境为造纸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村民用河水浸沤皮麻,浆灰洗料,在岸边山崖下或天然岩洞里设槽抄纸。这里除了纸焙房外,没有作坊,造纸的十多道工序几乎都是徒手而就。在制白皮纸的过程中,还需要一种重要的辅助材料,这里称它为滑药。能够做滑药的植物种类很多,其中有岩杉树根、野棉花根、弥猴桃藤、滑树、糯叶等。 村民们一代一代把这古老的手工艺传承了下来,在一道又一道的造纸程序中,他们的脸上荡漾着是一种平和与幸福的笑容,石桥村村民们说:现在造纸虽然挣钱少,但最主要的是想让祖先留下来的这一传统工艺保存下去,让后人知道我们祖先是怎样造纸的。
近些年,到丹寨来旅游的外地人日益增多,其中有不少人来自海外。对这些外来者而言,石桥村手工制作构皮纸的工艺,无疑就是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而买几张构皮纸回家作纪念便成为一种必然。在这种背景下,当地的造纸户也抓住时机,对造纸术进行改良:比如往纸浆里加入蚕丝,可以做成一种韧性非常好的特种纸;往纸浆里加入鲜花,制成的纸张就不仅能保留鲜花的形状,而且长时间也不会变色。一些改良后的构皮纸,在成为当地旅游纪念品之余,也被一些卡片和手袋生产商看中,用作产品原材料。
花草纸不仅融入了古法造纸的精髓,还融入了造纸者对美的追求。首先,对于做纸的花草是有一定要求的,如竹叶、杨柳等,这些是调不出颜色的;而白花用得比较多,因为颜色比较鲜亮,黄花做起来也比较艳丽。其次,在每一张花草纸做图案之前,制作者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个成型的想法,以求在花草天然形态得到最大程度保留的同时,也包含着他们独特的创意。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