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隆冬季节,秧歌舞就会风行在大半个中国的农村,似乎成了农闲里百姓情感生活的中心。仅仅在海阳市一个地方,民间秧歌表演队伍就多达600多支,参与的群众有3万多人,可见其群众基础。民间舞从民间来,演绎的就是身边的故事,即日常劳作和闲适之时的种种情态—乐大夫、花鼓、彩扇、货郎、翠花、锢漏(小炉匠)、王大娘、丑婆除了乐大夫独舞指挥,花鼓和彩扇成队表演群舞,其他人便都是两人一对来插科打诨,竭尽其能地搞怪逗乐。观众往往最爱看的就是这些杂角,动作夸张却不脱离生活,这就是人们会心一笑的理由吧。
看海阳秧歌除了享受阳刚十足的花鼓舞、滑稽逗乐的杂角之外,其实最应该留意的是那位“领军”的乐大夫,这倒不是因为他在队里的资格老、地位高,而是因为他才是整个秧歌队的灵魂。不是十年八年的老艺人还真难充任这个角色。再看他手中的令旗和马甩子,亦柔亦刚。尤其有特色的是,正如本图展示的乐大夫舞,那种下身常保持蹲裆屈膝的步态,比一般表演其实更为吃力,因为指挥者特别强调造型,慢节奏时就更难保持了。至于这种舞姿据说来源于非常古老的祀神仪式,有着神秘、力量与坚韧之美,从某种角度来看,它也透露出一种狂欢之态。
狂欢之舞
“耍正月,闹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海阳秧歌要经历整个狂舞不休的冬季,这是不折不扣的“汉族的狂欢”,如果说海阳秧歌是北方秧歌的杰出代表,也是汉族民间最重要的舞蹈形式之一。那么可以说它以及诸多的秧歌就是这个民族极其难得的表达自我的场合。
(责任编辑:陌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