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说填仓节又叫天穿节。宋代以前,以正月二十三为天穿节,相传这一天为女娲补天日。在远古时期,天崩地裂火山爆发洪水浩荡,猛兽巨鹰横行扑食难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这时被称为人类始祖的女娲氏,采来五色彩石日夜冶炼,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后,正是正月廿五这一天,终于把破裂的天空修补好。女娲氏又斩断巨龟的四条腿,用来支撑天的四方,并且杀死猛兽巨鹰,治退洪水,使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纪念女娲氏,人们就在正月廿五这天吃烙饼煎饼,并要用红丝线系饼投在房屋顶上,谓之“补天穿”。苏轼曾有:“一枚煎饼补天穿”的诗句,故正月廿五又称为“天穿节”、“天仓节”。
关于这个节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节日时间有所不同,节俗也不一样。清人俞正燮《癸巳存麓》记载:“《拾遗记》曰,江东俗正月二十四日为天穿。……池阳以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饼投屋上,谓之补天。”又载:“《荆楚岁时记》曰,江南俗正月三十日为补天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苏轼诗曰:一枚煎饼补天穿。”说明这个节日由来已久。
祭“仓神”
填仓节这天,粮商米贩都要祭“仓神”。仓神就是老鼠,号为“大耗星君”,《东京旧俗志》说它“掌管仓中之耗子”。老鼠在北方被称为“耗子”是从五代的后唐(923-936)开始的。当时的租庸使(即财政大臣)孔谦,常巧立名目搜刮百姓,种种苛捐杂税之外还要设“附加税”,“附加税”之外又加“雀鼠耗”。比如丝棉绸麻每缴纳十两加耗半两,粮食每石加耗二升,强制人们支付仓库中雀鼠损耗的亏空。由此,北方俗称老鼠为“耗子”。人们对官场上的耗子和仓库里的耗子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在填仓节时祈求仓神关照,让粮米满仓,别让老鼠“耗”得太多。
这一天的夜晚是不许点灯的。因为填仓节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不能惊了鼠类的好事。老鼠嫁女一向是中国民间年画或剪纸的传统题材,鼠新郎、鼠新娘以及鼠傧相、宾客等等一如人间的场面,虽然无不尖嘴细腿,却都穿红衫着绿裤,摇摇摆摆,结队成行,隆重而滑稽。
不过,老鼠嫁女之日并非全订在正月二十五日,有的地方是正月初十,这一夜还必须点灯,为鼠照明。浙江金华一带,旧时以二月初二为老鼠嫁女日,这一天家家炒爆黄豆,拌以红糖,撒于屋隅。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