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丹巴:横断山中的历史活化石(4)

2010-05-13 11:29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于坚
丹巴最近被旅游宣传说成是美人谷,有人已经从血缘上寻找美的渊源了,美人这个已经庸俗化的词,用于丹巴高山中沉默于劳动之辛苦与丰收之喜悦的女子
丹巴最近被旅游宣传说成是“美人谷”,有人已经从血缘上寻找美的渊源了,“美人”这个已经庸俗化的词,用于丹巴高山中沉默于劳动之辛苦与丰收之喜悦的女子很不谐调,丹巴妇女继承的是古代女性的传统美学,而不是电视台通行的巴黎时装模特儿和美容院的唯新标准。她们并没有因为外地人的“发现”而受宠若惊,大多数女子依然素面朝天,保持着劳动和土地创造的天生丽质,令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失所望。巴底乡的卢阿姆被视为丹巴美人的典型,几年前被“发现”,她的画像印刷品被作为“美人”高高挂在公路边。她的家已经成为生意兴隆的客栈,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状。我们见到了这位丹巴妇女,她高大、健康、自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主持着客栈的日常事务,正在忙着招待客人;丈夫骑着摩托飞驰,负责采购和运输。有个叫拉姆的姑娘帮她照应着倒茶端水的杂务,拉姆19岁,刚刚从广州回来,她去那边打工,继续着“冬则避寒,入蜀为佣,夏则违暑,反其聚邑”的传统。
 
遗漏的壁画
 
丹巴:横断山中的历史活化石
“横断”的另一个意思是,你永远无法把这个地区一览无遗。这不仅包括生活方式、宗教、地理、气候,也包括遗漏。在这里,你无法自以为是地把握一切,世界总是在预料之外被“横断”。因此丹巴世界充满了各种偶然。有一日我请桑丹先生带我去看沙拉科寺的壁画,掌钥匙的喇嘛求雨去了,等到黄昏也没有回来,返回的路上,桑丹忽然说,带我们去看一个经堂碉,我对此是闻所未闻,资料上没有介绍过。就跟着走。穿过苹果园,进入中路乡波色龙村的俄热波·昂旺斯郎,这个碉楼不高,过去是用来供佛念经的,内部已经空掉,只在黑暗的墙壁上还留着一小部分壁画,有慈祥的黑色女神像,其他的神都隐匿在泥巴里了,非常美丽的造型,只有在最虔诚的时代才画得出的线条。造型与色彩风格都与西藏阿里古格的壁画相似。那些外表看起来非常原始的垒石建筑内部,在过去的时代,曾经有许多是彩色的,陈列着壁画、摆设着雕塑、刺绣、唐卡艺术的杰作。有着政治色彩的官寨往往易遭毁灭,而寺院则相对会得到幸存。出来,我们从后门下山,再次穿过苹果园,来到一处山崖下,那里的岩石之间有一潭长满青苔的泉水,我们正在惊讶这水的纯净,桑丹漫不经心地说,这是宗喀巴的第62代传人洛桑闷朗使用过的水潭,他就出生在前面的那栋碉楼里,听到这话,我心里闪电般地晃了一下,我蘸点水抹了抹额头,很凉。
 
同样很偶然的,我们第二次去拜访岭钦寺时,喇嘛巴丹说我们心诚,突然决定给我们看看镇寺之宝。这是一个万物燃烧的夏天,丹巴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烫的,路上随时可以遇到喇嘛们一个跟着一个,在烈日下,背着金黄封面的《大藏经》转山求雨。当穿着黄色袈裟的巴丹喇嘛转身离去又出现时,我看到了西藏历史上被称为“伟大的五世”的达赖五世的肖像,是某位已经匿名的艺术大师在达赖五世在世的时代创作的,肖像画在黄丝绸上,飘逸神秀。又很偶然的,我抬眼发现了大殿上方绘制在木板上的壁画,巴丹说岭钦寺已经搬迁过三次,这些壁画也许是从1652年的地址搬过来的。诸神一直在暗处守护着这个大殿,参观者一般不会注意到这些壁画。虽然粉彩描金已经剥落,但底稿上的勾线依然可以看出是当然的杰作。
 
丹巴:横断山中的历史活化石
另一日,在半扇门乡曲登沙寺,我又看见了令人震撼的壁画,这是另一个偶然。这个寺院在民间被称为“小布达拉宫”,据说是公元779年与莲花生大师一起从印度来到西藏弘法的白若赞纳大师所创。1413年,创建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派遣察柯堪钦、阿旺扎巴来到嘉绒藏区修建108座寺院,这是其中的一座。该寺院仿照布达拉宫,在小金川岸边一座形如大象的山上依山而建,曾经占地8000多平方米,在历史上素有“小金川佛教圣地”之称。乾隆时期的“大小金川之战”中,寺院遭到破坏。1835年左右,曾经在布达拉宫担任七世达赖总管家的巴尔丹庆洎尔活佛,利用多年积蓄从拉萨运来一批法器、佛像、唐卡以及藏文经典等,与当地百姓共同筹资重建了寺院,依然仿照布达拉宫。到光绪时期,驻寺喇嘛有500多人,历史上曾经出过一个藏王,8个堪布,20多位格西。这些是寺院现在的主管35岁的喇嘛西饶降珍告诉我的,而这些历史则来自老喇嘛们的口口相传。文革时代,这个寺院几乎被完全遗忘,成为办公地点、晒场、公共食堂、保管室和仓库。文革后重新登记寺院,喇嘛们由于恐惧,不敢如实汇报曲登沙寺在历史上的规模,曾经显赫一时的寺院如今连县级文物都不是。也正因为如此,500年前的大殿和壁画才得以保存下来。我没有想到我会看见那些壁画,那个早晨我忽然脚痛,就在中途放弃了昨天预定的采访计划,归途中偶然看见这个屹立在小金川边的寺院,随便上去看看,稍事休息。当我看见那些也许500年前就存在的壁画时,我的脚痛忽然消失了。我曾经在国内和国外的许多博物馆看过许多的藏传佛教壁画,这是最令我心仪者之一。大殿三面墙全长60米,高3.5米,都曾经画满了壁画,但现在保存完好的只有左边的一面了,画着事业王、多闻天王、阎魔法王、增胜度母、不动明王、大白伞盖、皮逻遮罗佛、大威德金刚等。这一面是因为长期堆放粮食才没有被毁坏。就在要离开的时候,偶然有人说,上楼去看看吧,就上去了,我们目瞪口呆地发现了用黑线勾画在白墙上的拉萨城和布达拉宫全景图,如果这也是500年前的遗迹,那就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