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密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5)

2010-05-14 10:07
来源:中华遗产 作者:陈庆港
葬礼上的聚会 屋脚村阿屋家的女主人边玛拉措死了。 边玛拉措的家人骑着快马连夜把这一消息通知了方圆几十公里内所有同族的村落。 第二天一早,利加
葬礼上的聚会
 
屋脚村阿屋家的女主人边玛拉措死了。
 
密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
边玛拉措的家人骑着快马连夜把这一消息通知了方圆几十公里内所有同族的村落。
 
第二天一早,利加则每家每户都派出了去参加葬礼的人。每个参加葬礼的人,都背着家里为葬礼准备好的礼物,每家每户各不相同,有的是两瓶清酒加上几斤青棵,有的是一块砖茶加一条猪瞟肉,或者是酥油和一只鸡……礼物根据每家的情况而定,有什么就带什么。
 
去屋脚村阿屋家参加葬礼的大都是女人,她们穿着好看的衣服,背着笆篓,几十个人一起出发。她们既是去和一位族人永远告别,也是去参加一个族人的大聚会。一般的葬礼要持续几天,有些要持续十几天,甚至有几十天的。
 
她们要背着沉重的礼物,翻山越岭走上一天的路才能到达。
 
利加则人对死亡的理解是朴素自然的。达巴经文中说:“树老会枯死,水老会断流,石头会开裂,苍天雄鹰有一死,高山猛虎会死亡,人类有谁自古存。”但是对于亡者的后事,利加则人又是极其重视的,他们会尽自己所能地办好丧事。他们深信,在遥远的彼岸,有一个叫斯布阿纳瓦的地方,那里的世界美好无比,死去的人将在那里和他们的先祖一起生活。
 
利加则人对生命极为看重,人死后,遗体要放在正房里,示意其还与家人在一起。遗体呆在家里的时间较长,具体停放多久,要由喇嘛算定(利加则人既信奉达巴,也信奉藏传佛教,现在藏传佛教的地位更高,这可能和藏传佛教的系统和传播有关),原则是下葬的日子好、吉利,可以停放一个多月;日子不好,就只能放三四天。为了不让遗体腐烂,利加则人的祖先发明了挖坑藏尸的防腐方法,即在正房的角落挖一个深坑,坑里放一个篮子,遗体放进篮子里,上面用东西盖上。放遗体的篮子是自己编织的,只能用一次,用后随遗体一同烧掉。
 
遗体停放在家里期间,为了表现对死者的深深哀悼,有许多习俗禁忌,比如家人虽然可以照旧外出劳动,但是不能洗头、洗澡,要把头发编成一根盘在脑后垂下,还要用头绳扎住;这期间不能走婚,不能换衣服,不能吃肉,不能杀鸡,不能杀牲畜,不能吃米饭。利加则人用这些行动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及孝道。
 
密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
火葬前,遗体从篮子中取出,放进自制的棺材里,由壮汉抬上山。棺材是方形的,在棺材上面盖土,放供品,有吃的食品、衣服、鞋子、腰带等。
 
火葬前一天,全村人会送来面粉做的包子、大米、钱、烟、酒,每户一份,可以每样都送,也可以送其中的一部分,一种或几种。死者的远亲近邻都会在火葬前一天赶来,但是火葬前一天的晚上就不准再有人来。火葬用的木柴是全村人帮忙砍的松树。树干搭成死者活着时住的房子的样子,用很多的松明点火烧。点火前几分钟,家人大哭,然后被村里人架走。点火后,村里的其他人也先后离开火葬地点,只留下喇嘛在这里念经。
 
葬礼请来的喇嘛,要给适当的费用,第一位主持喇嘛,需要送一匹骡子,第二位喇嘛送一匹马,第三位喇嘛送一头牛,其他喇嘛每人二百元。究竟要请多少喇嘛,视每家的财力而定,一般是二十位左右。这笔开支对于利加则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但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安息,只要能负担得起,家里人总会请很多的喇嘛。
 
遗体火化后,家人会从遗体中取出死者遗骨,埋葬在墓地里,一段时间后,坟墓就会与周围的野草、泥土融为一体。
 
利加则人在墓地插上彩色丧旗,旗上满是由达巴写的密密麻麻的经文。彩旗在山坡上迎风飘扬,昭示着死者灵魂的升华。
 
利加则位于高寒地区,土豆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所以人们的食物也主要是土豆。一日三餐皆是土豆,确实让外来人有点受不了,觉得日子很难熬。后来,我常常想自己的这段很短但似乎又很长的“生活”。通过这段生活,我了解了利加则人,也了解了我们自身的文化渊源,因为这一切,也许都是我们祖先曾经的生活,是我们的文化最原始的所在。
 
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在强大主流文化冲击下,仍然固守着自己文化的原生部族,无论是出于本能还是出于无奈,他们都是一群顽强的守望者,他们守望着自己家园,同时也守望着我们关于古老的记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异于“现代化文明”的鲜活而生动的文化面孔。
(责任编辑:小雅采薇)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