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饮食习俗(2)
2011-05-25 11:12
红菌豆腐,在梅州市平远县的仁居镇,有一种当地所特有的传统民众食品红菌豆腐。这种红菌豆腐是用制作豆腐以后的豆腐渣作原料,将豆腐渣摊在竹箕上
红菌豆腐,在梅州市平远县的仁居镇,有一种当地所特有的传统民众食品“红菌豆腐”。这种红菌豆腐是用制作豆腐以后的豆腐渣作原料,将豆腐渣摊在竹箕上,放在阴凉处,数天后豆腐渣上就长出一层曙红色的菌。用这种红菌豆腐配上猪肝、瘦肉煮汤,非常鲜美可口,是当地群众节日喜庆、款待亲朋不可缺少的佳肴。据说,只有仁居这一方的水土、空气,才能培育出这种红菌豆腐来。
扣肉,将三层瘦猪肉煮熟后,拌上酱油,放进滚油锅中炸酥,称“响皮扣肉”,然后切成长方块盛于碗内,上铺梅菜(或咸菜干)再放进锅内,用文火蒸烂,食味鲜美。
肉圆是用鲜肉剁成肉泥,加入薯粉、胡椒等佐料,挤成丸子,用猪肉上汤慢火煮熟,嫩滑、爽脆。
炒鸡酒又叫姜酒鸡,是产妇月内必食的营养补品,产妇从分娩后的第一餐开始,至满月的三十天内,必须以姜酒鸡作为主食。炒鸡酒用雄(阉)鸡炒姜,配以糯米黄酒共煮,营养丰富,有去风、活血之功效。初生子必以姜酒送外家,飨同宗,名曰“送姜酒”。问怀孕之信息,俗称“姜酒香否”?陈白沙老先生有诗句云:“隔舍风吹姜酒香”,即指此俗。炒鸡酒的用料要求严格、制作方法简易,对产妇的功效非同一般。
用料 三斤以上的大阉鸡一只(产后第一天须用大雄鸡)、老姜三斤、老红??一两、花生油4两、炙熟的糯米酒三斤,红糖1斤,精盐少许。
制法 1.将鸡宰净、斩块备用。2.将老姜捣成碎粒,在炒锅中炒至焦黄,然后加少许花生油将姜粒炸香,盛起备用。
3.将鸡块在油锅中炒干炸赤,拌入姜粒、红曲、糯米酒、红米糖和适量的盐及清水,煮沸后盛入砂煲,用文火炖至烂熟,即可食用。
按此方法制作的姜酒鸡,味辛甜而醇香,有开胃生津、祛寒湿、通经络、和五脏、活血去瘀、滋阴益肾之功效。故客家妇女经产后进补,多体魄壮实。
蘸仔鸭,是夏季美食。当5至7月,仔鸭(嫩鸭)上市时,将鸭宰杀,去内脏,洗净,烫熟,用新鲜猪油抹一遍,切成长方小块,然后蘸以姜油、金不换或蒜仁醋,风味独特。
板食。板食因时令不同而在变化。如:一年四季皆有的常见板食老鼠板、板皮等;过年时,家家户户制作甜板、煎板;春秋两季稻谷收成季节常见用新米制成的味酵板(猪油板);夏天特有的仙人板。
“仙人板”虽被称为“板”,实属凉粉凝胶一类的食品。是用盛产于粤东山区的一种“仙人草”熬制而成。由于只需用少量的“仙人草”就可以做出比“仙人草”重量多十几倍的板来,有如仙术般的神奇,因此,人们便将用这种“仙草”制成的食品称作“仙人板”,制成的“仙人板”呈黑色凝胶状,食用时可盛于碗中,用小刀搞碎,配以蜂蜜(或白糖)和香露,甘、香、韧、滑而又带有“仙人草”特有的香味。既能解饥渴,又有清热驱暑、助消化、降血脂、治糖尿病等多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