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灾后重建记录:映秀渔子溪村——公墓旁的重建困局(2)

2009-05-11 15:0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杨继
半年后回到原点 “你们如果自己往上再修个几层,整个建筑应力就完全改变了。出了事,谁负责?” 专家未到的空隙里,扒拉了计算机半个小时后,愁云

半年后回到原点

“你们如果自己往上再修个几层,整个建筑应力就完全改变了。出了事,谁负责?”

专家未到的空隙里,扒拉了计算机半个小时后,愁云浮上了蒋永福的脸。

天津大学设计的重建规划中,户型分90平米、120平米、150平米三种。中央的规定是人均30-40平米,渔子溪村地少,便把标准定在了30平米的底线上。

但蒋永福一掐指头发现,90平米的房子,实际居住面积不到80平米,其他两种户型也存在这个问题。“这怎么给村民们交代呢。”他有点手足无措。

10点,天津大学的两位专家陈志华和谌谦长抵达了村委会的办公室。蒋永福合上重建规划,几句寒暄之后他问陈志华:“为什么你们设计的房子,实际面积不到人均30平米呢?”

陈志华说,人均30平米包括院子的面积呢。

蒋永福点点头,仔细地在本子上记着。他又问:“你设计的房子,我们以后可不可以自己在上面加上两层或者三层?”

这个问题让陈志华有些惊愕,或者说“雷倒”了。他扶了扶自己的眼镜,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回答,绝对不可以。“我们的每一个设计,都是一个不能再随意修改的完整作品。”陈志华解释说,“现在的设计,我可以百分之百地保证能经受8级地震,但你们如果自己往上再修个几层,整个建筑应力就完全改变了。出了事,谁负责?”

蒋永福明亮的小眼睛在快速眨动着。陈志华的答案,也有些让他发懵,此时才突然发现,纸上的设计,距离自己最初的想象有多大的出入。

“那我该怎么给村民们解释呢?”蒋永福不知是在问陈志华还是在问自己。

春节以前,东莞市规划设计院也曾给村里做过一个规划:集中建公寓楼,全村都搬进去,但被蒋永福毫不犹豫地否决了——现在给每户分一百多平米,暂时住下了,以后,子又生孙孙又生子,而房不增加,“子孙会骂我们的”。

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渔子溪村以前解决新增人口住房的办法,就是给农户批新的宅基地。但在地震断裂带的挤压下,全村宅基地骤然减少。按蒋的算盘,必须选择一种设计,以后农户可以在现有的房子上往空中发展。

他最终选择天津大学的方案,正是冲着这一点:独门独户,每家都用自己的一栋楼。但现在他无奈地承认,自己跑了半年却回到了原点。

再次等待

“这并非单纯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行政问题。”

这样的计算,在专家眼里,根本就是伪问题。

在陈志华和谌谦看来,“新增加的人口,不只是往房子上加几层这么简单,人口增加了,村里的供水、供电、供暖、交通等基础设施都得改变。”

但蒋永福不置可否。他在琢磨着怎么样把从专家这里获得的失落以一种更巧妙的方式传达给村民们,并让他们接受:村里以后的居住面积,不会再有任何增加了。

11点,村民三三两两地来了。投影仪也支好了。出门的时候,谌谦和陈志华商量:“我们只回答轻钢结构抗震性能的问题。”

顺利的是,依靠专家的权威性,村民很快相信了轻钢结构。更幸运的是,农民们的提问,并没有涉及村子以后的扩容。他们纠结的问题,仍然在于建材的质量。

5月6日,蒋永福还是下定决心,再次向上级反映,请求重新修改房屋设计。“这并非单纯是技术问题,也是一个行政问题。”这样,原本的开工计划又要后移了。

大规模的拆迁将在随后几天展开,人们将从板房中迁出,原来的耕地将会打下地基。

在李连华的世界里,时间仍然像地震前一样以日出日落的节奏流逝着。猪叫了,上猪草;孙女放学,去接孙女。

而相信很快,第一栋永久性住房将在村头立起:轻钢结构比砖木结构拥有更快的建筑速度。至于将来,最完美的设想是,不远处公墓里的死去的亲人,将以旅游资源的方式,给活着的人带来新的养分。

(编辑:熙祯)

相关文章:

512灾后重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512灾后重建:甘肃文县,国家贫困县的重建苦涩

四川地震一周年文章:疗伤之旅中的“半路夫妻”

更多“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专题文章>>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