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湖南汉寿县屈原学会提交的有关“屈原故乡汉寿说”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在仔细阅读所报材料和出土文物介绍后,又到汉寿县沧港古镇进行了实地考察,大量的屈原遗迹和出土文物以及与屈原作品相关描述的印证,使人不得不感到屈原故乡很有可能在汉寿,起码“屈原故乡在汉寿”可称为有根据的新的一说。
“秭归说”的根据主要是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郦道元引袁山松的话说:“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翼其见从,因名曰秭归。”
“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须庙,捣衣石犹存。”
此“秭归说”郦道元自己就已经否定:“余谓山松此言可谓因事而立论,恐非名县之本旨矣。”而被称为田宅说的这个根据也很牵强,再则乐平里是一个扁长圆形谷地,长只500米,四面是高山,交通极为不便,考古勘探没有发现唐宋以前的文化遗存和遗址,先秦典籍上更查不到乐平里的地名,把乐平里作为显赫的屈氏大族和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乡,显然不符合实际。
近几十年来有些学者认为屈原故乡在湖北江陵,其根据有二:第一是东方朔所撰写的诗:“平生于国兮,长于原”,他认为国指国都,就是“郢”,即生在江陵。第二是《哀郢》中有内证,诗里有三处指明这个实事,即“去故乡而就远兮”,“发郢都而去闾兮”,“去终古之所居”,认为离开郢都是离开故乡。但最大的问题是江陵是楚国都城所在地(旧称郢都),在古代从来未有哪个国君将都城(即国都)封给下属子弟和臣子的,全部封在都城之外,这是通例和常识。因此说“屈原故乡江陵说”好像也难以成立。
而“屈原故乡汉寿说”则提供了比较多的证据,现择其要者论述如下:
在汉寿县至今已发现楚墓1800多座,如此多的墓葬说明汉寿是楚国的重要家族聚居地,而且在汉寿出土了“武王之童督戈”的青铜戈,有专家考证此戈即武王授予屈原先祖屈瑕统帅军队的“尚方宝剑”。另外近年汉寿楚墓中还出土了青铜官印“郢室畏户之鉨”(即楚国都城守护长官之印),据专家考证可能是掌管此印的执政官从楚国郢都失陷后逃出带回家乡的,此人是屈原家族的重要成员,一说为楚怀王的大将军屈匄,一说为屈瑕。还有两座“青铜饶”(王室、诸侯专用乐器)和大量的如鹿角纹青铜镜(均为罕见珍贵文物)等贵族用品以及青铜剑、戈等武器,这证明汉寿在楚国时期有一大贵族存在,据几位专家考证汉寿正是武王令屈瑕开“濮地”的地方,并将此作为屈氏家族的封地。
在汉寿有较多的纪念屈原古迹遗址。在汉寿,很多人认为屈原的故乡就在沧港,据历代志书记载沧港有屈原庙、三闾大夫祠、屈家巷、天乙宫(宫后有楚王殿、供奉有楚王、屈原及祖先18人像)、濯缨桥、沧溪寺、清斯亭、钓鱼台、江潭等;还有相传为屈原《九歌》祭神处七星堆、迎水桥、鸡鸣井等。最近在汉寿沧港发现沧溪寺磉礅,沧溪寺是纪念屈原的重要历史建筑。
清《同治龙阳(今汉寿)县志》说:“龙阳为灵均(屈原字)落帆之浦”,屈原经沅澧来到汉寿沧浪之水合流之处沧浪港。沧浪在何处?清代屈学家蒋骥在《山带阁注楚辞》中,把各种说法进行比较后说:“沧浪水,在今常德府龙阳县。本沧浪水发源地,合流为沧浪之水”;又说:“旧解以沧浪为汉水下流,如按今均州沔阳,皆有沧浪。在大江之北,原迁江南,固不能覆至其地,且与篇首游于江潭,不相属矣。及观楚省全志,载原与渔父问答者多有,皆影响不足凭,唯武陵龙阳,有沧山浪山及沧浪之水,又有沧港市、沧港乡、三闾港、屈原巷,参而覆之,最为有据。”可见龙阳沧浪港(今汉寿沧港)在清代就引起过屈原研究者的重视,只是我们没能注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