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名字称“屈原”、“屈平”、“灵均”、“正则”都是平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生长在平原地区,而汉寿正是洞庭湖平原地区。
王逸《楚辞章句》中说:屈原的祖先屈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这也就是说,屈原的屈氏家族是以屈瑕受封屈地区为氏。《左传》中记载了两处“屈”地:一是晋国以产名马著称的屈地,二是楚国的屈地区,当然是后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楚子使远射城州屈,复茄人焉”。这里的“楚子”,是指楚平王,“州屈”显然是指楚国的“屈”地区。乾隆《岳阳府志》载:“临湘县,古如城,按县志,楚子城州屈以居如人,即此。”这里提到的“如人”,就是《左传》中说的“茹人”。这一有关楚国“州屈”方位的记载,是可信的。据《楚世家》载:楚平王在“城州屈”的前两年,受到吴国大举进攻,“楚恐,城郢”。所以,“城州屈”就应在“城郢”不远的防止吴军进攻的战略要地。这里说的“临湘”,正在洞庭地区,也就是屈原说的“州土”地区。还有,屈原晚年“飞鸟反故乡,狐死必首丘”,诗人称这一带为“故乡”、“首丘”之地,说明这一带正是屈原的故乡,这是屈氏家族氏地“屈”地区,即王逸说的沅湘地区。再从《湖南通史》记载:楚平王时(公元前528年),“楚恐”、“城郢”,“城州屈以居茹人”,为了防止吴国进攻在临湘一带设立了防卫基地,安置了防卫部队。这也是一条证据。
在屈原的诗歌中,还为我们提供很多相关证据。如《招魂》诗,有专家考证是屈原为屈匄招魂。诗中称屈匄为“掌楚”,呼唤屈匄“魂兮归来哀江南”。这里的“楚”和“江南”,都是指洞庭地区。屈匄是屈氏家族的宗子,诗中称他为“掌楚”,就是执掌楚泽地区,也就是洞庭湖地区的领主。这就更确切地说明屈氏家族的封地“屈”,就在长江南的洞庭湖地区。
一些专家还从屈原笔下描写的特有沅湘地区风土人情,文化氛围发现屈原青少年时代生活,说明屈原故乡在汉寿。屈原作品描写有的与汉寿地名有关,如沧港(“沧浪之水清兮”)、江潭坪(“溯江潭兮,狂顾南行”)、橘林洲(屈原写有《橘颂》)等。有的与汉寿风俗有关,如王逸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常德府志》、《龙阳县志》均载常德府人“信鬼好巫,龙阳更甚”。屈原的作品,对沅湘地带的美景的描写则真实地展示了汉寿的乡土风俗。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汉寿湖区风俗),“榄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惠之百亩”(汉寿爱种植兰花做药)等。又如《离骚》中“济沅湘以南征兮”,《九歌》中“沅有芷兮澧有兰”等都是写的湖南西洞庭湖平原地区,与全为山区的湖北秭归不相符合,也与湖北江陵不同。屈原描写的兰、芷、芰荷等各种芳草在汉寿随处可见,具有洞庭湖平原的特色。据专家考证屈原的出生地就在汉寿的沧港,因此屈原对汉寿熟悉,自然会将这些反映到他的作品之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国只有汉寿同时才有澧水和沅水经过,因此屈原的故乡在湖南汉寿是很有可能的。
(责任编辑: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