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端午节习俗小常识:践踏百草去百病,吃粽子祈发财

2009-05-24 14:0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端午节的起源仍是个谜 端午节的由来 大家最认可的是与屈原有联系,屈原又跟粽子有关系,而跟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的不只屈原一个,起码是跟五个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大家都认为

端午节的起源仍是个谜

端午节的由来

大家最认可的是与屈原有联系,屈原又跟粽子有关系,而跟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的不只屈原一个,起码是跟五个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大家都认为跟恶月和恶日有关系,其实是5月起源于夏至,夏至这个季节到了天气热了,瘟疫开始流行。所以这种流传下来的端午节的起源应该得到承认。当然还有很多,比如巫术等等各种各样的说法,起码不止十种。究竟端午节起源什么,我们准确来讲还是一个迷,起码老百姓最承认的,感情最深的是跟屈原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仅仅联系在一起。

吃粽子祈发财 挂菖蒲为避邪

粽子其实比屈原出现的早,提前200年就出现了。如果从民间传统来讲,也比屈原早了20年。传说粽子是他姐姐发明的。粽子分三种,一种是古代的粽子,就是菖蒲叶,茭白叶来包,里面都是中草药的,像杏仁、莲子,这属于药膳。现在的粽子分被南北两大粽子。北方的粽子是小巧玲珑,适宜冷吃,最普通的是用枣包。文化内涵很深,如果放一个枣,就象征万象更新。建国以后,有人赋予新的内涵,说一颗红心永向党。粽子中包两个枣,是情侣粽;据说三个枣的粽子象征福禄寿;四颗枣四喜发财。如果太多就不行,那就不叫包粽子。

挂菖蒲叶子,插艾蒿,就是为了防灾,艾蒿是一种草药,起清热的作用。过去没有蚊香,都是用艾蒿把蚊子熏走。这代表了老百姓的一种心理,心理更加平衡,那是他们的一种追求。菖蒲河公园过去的叶子长得有两米多高,特别像一种宝剑,有辟邪的作用,就把它挂在门前,说是辟邪,实际上是壮胆,不怕谁来,小偷来了也好,强盗来了也好,它相当一个武器。原来的姑娘染指甲盖,用的就是菖蒲叶,那是纯天然的装饰品。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如饮黄酒,当秋千、拔河、馗像等等。

艾蒿成免死金牌

端午节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传说历史上有一位大脚马皇后,她有一次去郊游,就是在端午节前夕,五月初一出去完。五月初一是小端午,今天是大端午。马皇后出来踏青,下了轿子之后别人并不知道他是皇后,小孩都说是大脚丫,对她好象是一种讽刺,她就非常恨这个村子,于是跟随从讲记住这个村子,把这个村子烧掉。到了村口,突然发现一个老夫人醉在地上,拦住轿子,嚎啕大哭。她就下了轿子,问为什么要哭,她拉开裙子说道:因为她有一双大脚,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把脚露出来。这下皇后高兴了,就顺手拔了艾蒿给这个老太太,让她在家门口插上一个支。这位老妇人就给村里的每户人家门前都插上了艾蒿。回到宫中的马皇后吩咐他的随从村里插艾蒿的不能杀,但是因为各家各户都插上了老太太给的艾蒿,全村人幸运的躲过了一劫,故事从此流传下来,只要一到端午就插艾蒿。

端午节另一个习俗是喝雄黄酒,这其中也有着一个故事——白蛇传。传说五月初五,法海让许仙给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法海是癞蛤蟆的化身,老百姓十分痛恨他,结果到那天就炸癞蛤蟆喝雄黄酒。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