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腊生:和砂子“对话”33年(2)
2010-04-14 15:10
修改后的方案立即被传到专家面前,大家看到之后,禁不住拍手叫绝。方案简单明了,没有增加任何工程难度。专家当场给予了高度评价。几天后,产品出
修改后的方案立即被传到专家面前,大家看到之后,禁不住拍手叫绝。“方案简单明了,没有增加任何工程难度。”专家当场给予了高度评价。几天后,产品出来了,一次性就达到了设计要求。
“真想不到,你们这里的一线工人这么厉害!”中南大学的专家竖起了大拇指。后来,在专家们力荐之下,毛腊生不但参与了产品的熔炼、浇注,还参与了合金材料配方等核心程序的研究。
其实,毛腊生已经不仅仅是一名造型工,他对合金铸造中的重要环节都有比较高的造诣。修型、合金熔炼、浇注、甚至是产品设计,毛腊生都能做得相当出色,高超全面的技术水平,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毛腊生到达了许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以前,镁合金铸造用砂采用的是含氟附加物砂,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不但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职工身体也有很大伤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毛腊生不顾有害气体侵蚀,进行了大量研究、实验,最终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研制出了“无毒型砂”。这一成果在整个航天工业部门引起了轰动,当年就被评为“航天工业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出众的能力让毛腊生的名气在整个航天工业圈内传播开来,不仅军品任务纷至沓来,不少民企也慕名而来。做不了、做不好的产品,经过毛腊生的“妙手回春”,总能够顺顺当当地研制成功。
整个车间技术组5名骨干,4名都是毛腊生带出来的徒弟,而他在车间的辈分已经排到了“师爷”级。
“他的勤奋和执著感动着每一个人”
1977年,毛腊生进厂时,对造型工作一无所知。但是,生性不服输的他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这门本领。
行业杂志,使劲翻;读书笔记,使劲写;砂子模具,使劲堆。一连串的“使劲”向老师傅请教,他终于得到了老师傅的悉心教导。
仅仅2年后,毛腊生便初出茅庐,作为骨干参与了当时难度极大的“差压铸造技术”研究,而这项技术至今在国内仍处于先进水平。
毛腊生有个习惯,不喜欢记笔记。“书本与操作、理论与实践,永远都有距离,笔记和实验只不过是每个人学习方法不同罢了,我这人就是闲不住,我更喜欢用身体力行的方式来实践自己的思路。”他告诉记者。
听了这句话,就不难理解毛腊生为什么总喜欢跑到车间去研究东西,也更能理解他为什么放着厂里给他安排的顾问职位不干,非要去一线当一个普通工人。
毛腊生的办法是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他说:“我始终遵循着书本——实践——再到书本的学习方法,只不过我的实践更多些罢了。”
近些年,随着航天工业不断进步,对铸造加工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里来的每批新设备,毛腊生总是第一个“打头阵”,铸件业任何新的发展动态,毛腊生总会记在心里,琢磨着用新的技术来提高产品生产速度。
“毛师傅的勤奋、执著感动着我们车间的每一个人。”他的徒弟吕发波告诉记者,“师傅的胃不好,不能经常吃硬的食物,为了早日完成生产任务,他宁肯每天晚上加班的时候只吃一碗方便面。”说完这句话后,这位30出头的汉子眼眶红了。
“车间的生产环境差,和毛师傅一批的老师傅有的调走了,他却还这么兢兢业业地干着这份工作,厂里几次给他安排轻闲活都不去。”
这位蹲在砂堆旁的老工人,他的脸上浮现出坚定的、一丝不苟的表情。轻轻地抚平那些“砂雕”,他瘦小的身躯和细腻的砂子仿佛就是一场知音的对话,任何“杂音”都无法去“打扰”。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