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博]是指他见识广博,[洽]是他的说理非常清晰通达,[淹]是透彻,[贯]是文章无论理路,无论是章法结构,都有条不紊。能得此四个字的评语,定是上乘的文章,无论是在思想理论,文字的结构,都属于上等的。所以不能叫他终老于窗下,一生只做个秀才,可惜了,应当要把他选出来替国家服务。
“遂依县申文准贡”。就是交待当地的县政府,要把这个人提拔起来。“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从此处来看,屠宗师是很了不起的人,看到袁先生的卷子马上就想提拔他。可是代理人杨先生把他驳回去了,这就是两个人的看法不一样。袁了凡是有才干。可是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有才还要有命,所以人的一生命运主宰了一切。命、时、因缘都有定数。这里面讲才、命、时。袁先生一定要遇到殷秋溟,他的因缘才成熟。
原文:“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从此以后,袁先生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了。一个人一生的际遇,吉凶祸福,贫富贵贱都有命,都有时节因缘,不能强求的。命里面没有,怎么动脑筋也求不到。命里面有的,什么念头不想,到时候自然来了。他明白了,从此以后无求、无得、无失,心地真正平静下来了。我们可以称袁了凡在这一阶段,是一个标准的凡夫。我们一般的凡夫,都不够标准,为什么呢?心不清净,一天到晚还胡思乱想。他的妄念没有了,对于一生的休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古德云:[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为小人。]为什么呢?因为君子知命,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小人很冤枉,拼命的追求,不知道这是命里有的。努力拼命求得的,还是命里有的。你说冤枉不冤枉呢?这是指定数,一般人都在定数里。这个时候袁了凡只知道有定数,不知道定数之外还有一个变数,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下一段以后就是讲变数,讲立命的理论方法。要按照真正的理论方法去求,就能够改变你的命运。你想求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按照正确的理论方法去求,都可以得到你所要得的。
原文:“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燕都]就是现在的北京,也就是首都所在地。元、明、清三朝首都都在北京。[留京一年],他出贡之后就到北京去了,在北京住了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每天静坐。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到他的心地多么清净。心清净了自然就生智慧。一般人智慧不能现前是心不清净。他之所以能够静得下来,就是他对于自己的命运完全知道,想也没用处,所以什么都不想了,心定下来了。
己巳这一年他回到南方来。[游南雍],南雍是皇帝所办的大学,就是国子监。是国家办的两所大学,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北京称为北雍,南京称为南雍。[未入监]就是未入学。在还没有入学之前,先去拜访云谷禅师。
[云谷会禅师],[会]是他的法名。云谷禅师的法名叫[法会],这是一位很有名的大善知识。了凡先生到南京栖霞山,去参访,去拜见他。[对坐一室],在禅堂里打坐。[凡三昼夜不瞑目],没有倦容,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故能精神饱满。云谷禅师看到他这么年轻,有这样好的功夫,很难得,不容易。
原文:“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禅师说凡夫妄想太多了。你坐在这里三天三夜,我没有看到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为什么呢?
了凡先生是个老实人,老实最可贵,他说:[因为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一生的吉凶祸福都注定了,还有什么好想呢?想也没有用处!所以干脆就不想了]。知道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就要走了。所以生死是一定的,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天、那一个时辰,人家都算定了,有什么话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他就不打妄想了。
原文;“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
一个人能够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那是很了不起的功夫。他不是功夫,他是命给人算定了。所以云谷禅师就笑著说:[我还以为你是功夫不错的豪杰,原来你还是个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