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是讲因果的理论。以下两章就讲怎么改法:恶要怎么改,善要怎么积?两章完全著重在行门。前一章是建立改造命运的信心,信了以后要去做。要怎么做法?这里给我们说得非常具体。
原文:“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从此处可见古人学问的真实。[春秋]是鲁国的历史。孔夫子当年在世把它整理做成了定本,留传于后世。这部书有三个人注解,流传最广的是左丘明注的。今天在五经里所看到的[左传],就是左秋明所注解的[春秋]。[春秋]是孔子整理的,并不是孔子作的。原来有很多材料,孔子重新整编,左丘明再加以详细的解释。除左丘明之外,还有[公羊传],[谷梁传]。在这三个注解里,注得最好的,文章也好,记载也很详实,是左丘明。现在所流传的[十三经],三种传都在其中。
[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这是说古人听到别人的谈话,举止动作,就能判断此人的吉凶祸福,而且判断得很正确,后来都应验了。小是一个人成功失败,大的能看出国家的兴衰。这是确实的,我们读到很多。所以[左国]就是[左传]和[国语]这两部书,都是中国古时候的历史。他们有这种观察能力,就是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你的言善、行善,稳重厚道,就可以判断你有福,这个人有前途。言语刻薄,行动轻浮,这人没前途。即使现在很得意,那也是昙花一现。连一举一动都可以看得出来一生吉凶祸福,所以心行言动不可以不谨慎。
原文:“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这不只是理论,也是事实。一个人、一个国家都是如此。事还没有形成,它就有吉凶的预兆,这种预兆都是在起心动念处,在所作所为处。所以头脑冷静、很有理智的人,能够观察得出来,预知未来的变化。从众人心行中就能看到国家兴亡。[国者人之积],你看这国家上上下下的人,他们每天想什么,他们每天做些什么,就知道这个国家有没有前途,知道这个国家的兴亡。我们一个家庭里的几个人,想的是什么,念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这个家庭的兴衰也就可知了。个人的吉凶祸福也在乎个人的行为。有预兆,预兆很明显,看得清清楚楚,都显露出来。对一个有智慧、有学问的人,是隐瞒不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