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改造命运的奇书:《了凡四训》(七)(2)

2009-06-30 11:2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原文:“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厚]是厚道。厚道的人,心地厚道,行为厚道。能够损己帮助别人

原文:“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厚]是厚道。厚道的人,心地厚道,行为厚道。能够损己帮助别人,这是厚道。对自己可以刻薄一点,对别人要好一点,这种人有福,一定有后福。

[过于薄者常近祸]。对待别人刻薄,贪图自己的享受,这个人将来必有灾难。

[俗眼多翳]。俗人看不出来,他看不出这个预兆,像眼睛被遮住一样。

[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好像一切吉凶祸福没法子预测,看不出来。其实吉凶祸福的预兆都摆在眼前,什么人才去看相算命?就是此地说‘俗眼多翳’才会找人给他算算命,看看相。下面这一段就很要紧,是我们应当留意要修学的。

原文:“至诚合天。”

这是大原则。我们一个人处世、待人、接物要用真心,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任何一个人。[天]就是佛法讲的真如本性,日常生活中妄念不生,常常保持著正念现前。[至诚合天]。这人现在纵然受苦受难,毕竟苦难很快就要过去,大福报要来。所以世出世间法,大根大本就是真诚。儒家讲学养,八条纲目里│诚意、正心。这是重心。格物、致知是达到诚意正心的手段。这两条不能做,虽然想诚意,也诚不了。就是做不到至诚。格物。物是什么?物是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要放下。如果不能淡薄,你的心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怎么能诚得了?纵然不能把整个欲望舍掉,也要看淡。

凡夫天天在打妄想,其实妄想无济于事。不如把这些妄想舍掉,把五欲六尘种种的享受舍掉一些,多替别人想想。我们有福,把福报都给别人去享,这个福报就大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要真做!

[舍]才会有[得],不舍就没有得。我们中国人说[舍得],[舍得]这个名词是从佛经里来的。你能舍才能得,不能舍什么都得不到。这篇改造命运,也就是叫我们舍。求呢?求也有助于得也。怎么求?舍了就得了,你所求的都能得到。首先要把妄想、执著舍掉。[至诚合天]是从根本上舍,舍自私自利。将利益自己的念头舍得干干净净,起心动念都是利益大众、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这个人后福自然无穷。

原文:“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所以吉凶祸福都有预兆。福将要来了,看他的善心、善行。他能把自己的利益分给别人共享,这是善行,于是晓得他福报快到了。若只顾自私自利,夺取别人的利益,自己的利益与福报不肯与别人分享,他的福报是会享尽的。享尽了就没有了,灾祸就来了。所以只要看到他想的不善,做的不善,就知道他的灾祸快来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世界,都可以从这个原理来观察。只要很冷静,很细心,没有看不清楚的。所以吉凶祸福,世界的安定动乱,国家的兴衰都可以预知。

原文:“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前面了凡举出吉凶祸福都有预兆。无论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于全世界都是有预兆的。这些预兆,唯有心地很清净的人看得清楚。有定功的人,不仅是佛门,就是道家、儒家的读书人,心比较清净,也都能看得出来。定功愈深看得愈远。所以佛经里常常告诉我们,阿罗汉能知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这是我们每一个众生的本能。本有的能力,应当是如此。现在能力丧失了,就是因为心乱了,被妄想、分别、执著、烦恼搞混浊了,使这个能力失去。佛法教我们只是把心地上的障碍、污秽去掉,恢复我们本能而已。

前面说的道理明白了,要从那里下手呢?今天要给我们讲真正用功下手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求福、求慧,都希望远离灾难。想得到幸福,福是从行善得来的。行善是因,得福报是果。可是业障要是没有除,修福也不容易得到,所以先要把业障去掉。[求]有理论、有方法。世间一般人都在事相上求,都在常数里面求,那怎么可能求得到?现在虽然知道有变数,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可是毕竟变数并没有立刻现前。如何能达到这个目的?先要修清净心。什么是善,心地清净是第一善。心地不清净纵然修善,善里面有掺杂,不纯,所获得的福报很有限。就是讲消业障,消得不够彻底,也消得不很多。

由此可知,心地纯善、纯净,非常重要。如何使自己心地恢复到清净?那就要改过,将自己的心地真正做一番洗刷的功夫。所以此处教导我们,[未论行善],我们还没谈论行善、修善的方法之前,[先须改过]。[须]是必须,这个字非常的肯定。那么过要怎么改法?这里提出几条纲领,这些纲领非常的重要。

(责任编辑:诚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