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改造命运的奇书:《了凡四训》(三)(2)

2009-05-18 11:1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原文:“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 云谷禅师就再问他:[孔先生给你算

原文:“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

云谷禅师就再问他:[孔先生给你算的终身流年休咎,算得怎样]?他就老老实实将孔先生所算的告诉他。云谷禅师反问他一句,这就是教他反省,找出恶痛的根源。[揣]是揣量,就是自己认真的去反省一下,应不应该得科第。应不应该有儿子?你好好的反省反省,应不应该?当然云谷禅师跟他谈话不会只有这么两句,但是这两桩事在了凡来讲是最重要的,最关切的,所以提出两条大的,他最关心的事情。其余的就不必提了。

云谷禅师这一问,他想了很久。答覆云谷禅师[不应也]。他真正知道自己的病根,老老实实回答不应该。因为他老实。[老实乃进德之基。凡饰非掩过之人。前途有何希望]。善知识遇到诚实人,他一定会爱护,才会指出他一条明路。要是自大傲慢不诚实,人家对你笑笑就完了,不会认真教诲的。下面是了凡先生反省自己的缺点,这是立命的基因。

原文:“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从政的人要有福,如果没有福,老百姓就要遭难。一个人有福,确实全国的人民都有福了。今天讲民主自由,大家都认为这是真理,是时代的潮流,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够抵挡的。这个潮流是好还是坏,必须再看下面的结果才能够论断。我们看看古时候的社会制度,读书明理的人没有争执,做皇帝的人有的非常开明。我们读唐太宗的[贞观政要],太宗的心胸之开明,真叫人佩服。他给别人说:[做皇帝有什么好处,负这么大的责任,你想要做,我让给你做]。有这样大的心胸。他做皇帝并不是在那边享福,不是在那边作威作福,是替百姓做事,是替全国老百姓谋幸福,为国家选拔人才,这些人才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

确实,从政的人都是有福相的。[余福薄]。他想想,说我福太薄,没福。没福又不能修福。[又不能积功累行],不肯修福。[以基厚福]。[基]就是培植。不肯培福,不肯修福,没福不像做官的样子,不足以领导百姓,造福百姓。前面是说一个纲领,底下再给我们仔细分析。前面是总说,后面是一桩一桩来分析。

[兼不耐烦剧]。这个毛病就更大了。性情急躁,就是薄福之相。确实没福,不耐烦,性情急躁。[不能容人],心量太小,心量狭小不能容人。不能容人当然就不能用人,不能够服人,这是一定的道理。

[直心直行]是当任意、纵情解释,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使性子,他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也是别人所不愿承受的。[轻言妄谈]。言论不谨慎,随便说话,不负责任。[此皆薄福之相也],这是薄福。真正有福的人莫不浑厚、老成,心胸广阔而能容人,言语动作缓慢。缓显得稳重。孔夫子说:[不重则不威]。其威德才能服人,才能够处世。了凡先生年轻时不够稳重,自己说出自己没福,不应该中科第。这一段反省是说明他不应该得科第之所以然。下一段则说他不应该有儿女。

(责任编辑:格物)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