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鲍鹏山读《荀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二)

2009-05-27 12:2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鲍鹏山
荀子是战国思想家,儒家学说的又一集大成者。儒家学说到了荀子,如同深闺美人一般,初长成啦!春心动啦,可以嫁人,相夫教子啦。

荀子是战国思想家,儒家学说的又一集大成者。儒家学说到了荀子,如同深闺美人一般,初长成啦!春心动啦,可以嫁人,相夫教子啦。

大约在八十岁左右(一说五十岁左右)的时候,荀子做出了一个不论对儒家学派还是对中国学术都极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打破“儒者不人秦”的传统,去秦国考察。八十多岁了,这匹儒家的老骥,仍志在千里,也真是一位壮心不已的烈士。这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举动,它预示着儒家的仁政学说,将与专制统治联姻,已到慕少艾年龄的儒家学说,开始对帝王暗送秋波。在秦国,他不仅大拍应侯范邃的马屁,自打嘴巴般地夸奖秦国宫吏如何好,人民如何乖(以前,在《性恶》篇中,他可是大骂过秦地百姓不懂礼义的),而且还与秦昭王进行了颇有意思的对话,极似产品推销者与买主之间的讨价还价。

秦昭王对儒家学派颇不以为然,他对荀子说:“儒者对国家没有用处。’摆出一副拒绝的姿态。我们记得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梁惠王也猝然而问:“老头子,你不远千里来到我这里,你的学说对我的国家有利吗?”孟子当即顶了回去:“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我这儿没有什么利与用处,我这儿只有仁义!这还不够么?我是来指导你走正道的.可不是来推销贱卖的!孔子在卫灵公间“战阵之事”时,也拒绝回答。相比之下,荀子在秦昭王面前全没有孔孟的骨气与正气,他啰啰嗦嗦.自卖自夸,颇使人气短。他局局于阐明儒者之用,屑屑于表明投怀送抱之心。不论多么能言善辩,已是自处于被告之席为自己作有用无罪辩护,投他人所好,以博赏赉了。他说:

儒者,效法先王,尊崇礼义,谨守巨子的本份,是非常敬重他的主上的。主土录用他,就守职本朝,事事相宜;不用他,就退处乡里,恭恭谨谨,必定做一个顺从的百姓……职位在别人之上,他就是辅佐王公的干材,职位在别人之下,他就是国家的能臣、君主的瑞宝。

[原文: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能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进在本朝;置而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敌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食,置无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计,叫呼而莫之能应,然而通呼裁万物,养百姓之经纪。势在人上,则王公之才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国君之宝也。《儒效》]

多好的一块“宝贝”!严严守臣道,尊崇君主,即便被遗弃,也做个顺顺哑遂遂的良民!孔子说“君子不器”,庄子是“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孟子是不官不王,而荀子则屑屑于证明儒者是国君最顺手最有用的“器”!近来学者们在谈什么“政统”与“道统”、若荀子,何来“道统”?“道统”不过是政统的“臣妾”而已!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