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荀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三)

2009-06-30 11:4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鲍鹏山
认为性善而情恶,一切人欲都是性骚动后所成之情的后果。我们从理学家们的理论中,可以见出荀子反人性的严重后果。

我在写孟子时,极严厉地批评他的“性善论”,同时,对“性恶论’给予一定的好感。但是读到荀子的“性恶论”,这好感又没有了。这怪不得我。我对“性恶论”寄予的希望,让荀子一一给我毁灭了。是的,“性恶论”可以引出分权学说,如亚里士多德;也可引出专制理论,如荀子。“性善论”与专制结合.还有劝人向善的意愿,“性恶论”与专制结合,只能是血淋淋的暴政。“性善论”与专制是孪生手足,不可分离,所以,要避免专制,必须在政治学领城内反对“性善论”。“性恶论”则可以有两条走向.只可惜荀子走错了!他从“人性恶”的前提中,引出了冷酷无情的君主专制理论,并由他的学生韩非和李斯使之又变成了血淋琳的政治现实。并且这种血淋淋的政治体制竟延续了两千多年!

我估计荀子与孟子是见过面的,孟子死时八十四岁,而那时荀子己是五十多岁了。又恰巧都在齐国的稷下学官呆了那么长时间。说不定荀子还听过孟子的演讲辩论也难说。但这个晚辈在他的著作里点名批评孟子,说孟子“非常怪诞而不伦不类,神秘而不可通晓,晦涩而不能理解。”(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非十二子》)这个批评例真让我糊涂了。因为孟子的著作固然有很多自以为是的地方,但却一点不神秘,不怪诞,不晦涩。大约是他与孟子在很多根本问题上见解不同,便也像孔子杀少正卯,孟子力距杨墨一样,对不同意见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这倒是儒家的一贯作风。在《性恶》篇中,他更是对孟子实施重点打击。他开口即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让人觉得他不经论证,先就如此下断语,武断得不得了。这大约也是由于对孟子有成见而意气用事。郭沫若先生认为这是荀子想独树一帜,招人喝彩,也可备一说。

孟子证立“人性善”,有所谓“十大论辩”,(请参阅前面《孟子》一文),可谓苦心孤诣。而荀子在论证性恶时,也如法饱制,以数量取胜。在《性恶》一篇,“然则人之性恶,明矣”,这样的结论性句子,凡九见:可见数量之多,但质量仍然不尽如人意。郭沫若先生就指出其中的“无之中者,必求于外”一节实属勉强。在这一节里,荀老先生先定下一个前提:假如本身不具有,必向外寻求,反过来.“苟有之中者,必不及于外”,本身其有,就不必旁求,结论:“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他从人求善的冲动与欲望推导出人性中缺少善,从而论证人性为恶。对这种论证,我们可以反问他一句:渴求善的冲动,也是人性中的恶的推动吗?答案如果是“是”,那么人性中的所谓“恶’自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我们下文将谈到,荀子并不肯定人性中的“恶”,如果是“不”,那么,这种推动力又是从何而来的昵?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