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人家成佛、成菩萨;我们还在搞三恶道,搞六道轮回。这是太可耻了!世间可羞可耻者没有比这个更大了。
[耻]这字与人的关系太大了。为什么?知耻,这个人可以成圣成贤;不知耻,必定沦落三途。你看这个字与一个人的前途关系多么重大。
[以其得之则圣贤]。[得之]就是知耻。知道羞辱就发奋雪耻图强,能振奋起来。
[失之则禽兽]。[失]就是不知耻。不知耻就是小人,胡作妄为。在佛法讲,不知耻才会搞贪、嗔、痴、慢。知耻的人绝对没有贪、嗔、痴、慢。
[改过之要机也]。[要]是重要,非常重要的枢机,也就是关键。把它摆在第一,要知耻。说得粗俗一点就是善行善果不如人是羞耻,知耻一定奋发自强。
原文;“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畏]是畏惧。人常怀有畏惧之心,那是一种很大的控制力量。使自己不敢做恶,他有所恐惧。他怕什么?[天地]指是天神与鬼神。
一个人在自己房间里关起门来,有时就不检点了,可以马虎随便一点了,不知[慎独]功夫要紧。因为有人在,自己总会约束一点,没有人在就放逸了。
古时候好像是郑康成[郑玄],他跟一些同学们在一起,有一次大家自我反省,提出自己有什么过失,把过失说出来。每位同学反省时都能把自己的缺点说出很多,唯独郑玄想不出来。最后大家问他,你再想想,他说我在想。想了很久,想出来有一次上厕所时没有戴帽子,这就是我的过失。可见古人慎独的功夫。在自己房间关著门,衣服都整齐,像见宾客一样,这样的慎重。现在人会说何必这样做作?古人他就是这样做法,就叫慎独。在他们的观念中,纵然是掩盖得很严密,天地鬼神也见到。如果马虎一点,随便一点就是失礼。隐密之处也如临天地鬼神,所以态度是恭恭敬敬,不敢有一点放逸。就是讲这桩事情。
[闲居]是指私人的卧房,在里面也是[指视昭然]。虽在私室中,亦如十目之所监视,十手所指。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样的检点,一样的谨慎,不敢随便。
[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文]是文饰。就是掩盖自己的过失,还用花言巧语去掩饰。其实是掩饰不住的。[掩]就是骗人。自欺欺人,实在是[肺肝早露]。肺肝是内脏,一般人看不到,可是天地鬼神都看得清清楚楚,是用这个来比喻。比喻我们在暗室,你在卧室里面,一举一动,起心动念,天地鬼神没有不知道的。我们以为掩藏得很密,那不过是自欺欺人,早就被人看破了,一文不值。想到这里,怎么不害怕!
原文:“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
人知耻,就有敬畏之心,就能改过,就能灭罪。
[修不嫌早。悔不嫌迟。临终安详。超拔之征]。临终悔过还是来得及的。凡是临终死得好,他来生去处一定好。这是可以断定的,好死好生,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人好死在我们中国是五福之一。五福最后一条是考终,这是讲的安祥。死得安祥,没有痛苦。多说一句什么是五福。第一个就是长寿,第二个是富贵,第三是康宁,第四是好德,第五是善终。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五种福气,我们的祖先把事情都说透了。
原文:“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这个事实,儒、佛都说,可见得它是真的,绝对不是假的。改过要勇猛。真正勇猛的去改过,纵然是大恶,纵然是久恶,都能忏除。[一念猛厉]就是真实的忏除业障,所以[足以涤百年之恶也]。[涤]是洗刷干净。[百年]是讲长久累积的恶业,都可以忏除洗净。
比喻[千年幽谷]。千年的黑洞,我们点一盏灯,黑暗就没有了,就照明了。[一灯才照,则千古之暗俱除]。这就把灯、光明比喻你勇猛改过,这个一念改过的心,就能够把长时间的积恶都洗刷掉。所以过失不论大小,不论久近,是以改为贵。我们一定要改过。
佛法里常讲,法器难得。如果不是法器,决定不能续佛慧命。器是器皿。譬如这个杯子一定要干干净净,我们盛水才能饮用,如果这个茶杯不干净,里面有一点毒药,你盛满一杯水喝了,还是要中毒的。毒就是恶业。要成法器,就是先要把我们的恶业淘汰尽,我们接受的佛法才能自利利他。
前面讲修福为什么先要改过?这就是先使自己成为一个法器,赐福,我们才能接受,真正是福,不会变质。如果自己接受的器皿不干净,烦恼重重,恶业很多,给我们的福,会变成更毒的药了,怎么能受得了!这就是先要改过自新,然后才能修福的道理。否则过要是不改,我们修的福是弥增大恶。为什么?没有福报,造的恶小,没有能力造;福报大,造的恶就更重更大,将来堕地狱堕得更深,堕得更苦。世间贫穷人,纵然想造罪恶,造不大;富贵人造的恶就比平常人造的都大,这也是一定的道理。
明了修福先要改过,就是先要消灾。先不要求福,先消灾,然后修的那个福才能真正得到受用。如果自己积习不消除,我们要去修福,福来了往往造更大的罪业。
原文:“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
这四句是劝勉我们要把握时间及时改过。世间无常,佛经上讲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想改也来不及了。知道这确实是人生第一桩大事,就要认真的去做、把握机会、把握时间、天天反省、天天改过,才是真正的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行为,就是把自己错误的行为都修正过来。现在许多人,以为修行就是每天念念经,拜拜佛,念念佛就叫做修行。这样做、与自己的恶习气毫不相关,完全流于形式,不起作用。念经是修行,念一个钟点,这一钟点没有妄想,精神集中在经文上。甚至连经文的意思都不要去想,因为想还是打妄想。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修清净心,把妄想止住而已。念经、念咒、念佛都是这个目的,这是修心。心清净了,身就清净。
原文:“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一个人作恶,不知道忏悔,不知道改过,恶名流传到后世,孝子贤孙都没有办法为他洗刷。像中国历史上,大家晓得曹操不善,其实秦桧才是真不善。这个恶名,后世子孙怎么好,也不能从历史上替他洗刷掉。这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
若不是善根深厚、一念差错的人,是没法子救的,圣贤佛菩萨救不了的。
原文:“第三须发勇心。”
勇于改过。前面第一条讲知耻近乎勇。知耻是开悟自觉;不知耻是迷惑颠倒。所以知耻是开悟的条件,勇猛是功夫的条件。知耻是从内心里觉悟,内心里真正觉悟了。畏惧是外力的加持,使我们不敢做坏事。就是自性里面的甚深惭愧。人能有惭愧心,必定有成就。
(责任编辑: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