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末后这一句是引用[易经][风雷益]这个卦相。[易经]六十四卦,[风雷]这个卦相就是利益,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果断、决心。人能有果断决心,改恶修善,说做就做,这才能得到真正利益。没有犹豫,立刻改过自新,就是[易经]里风雷这一卦里所显示出的卦相。
原文:“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改过自新必须要具备这三心:知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知耻是自觉,[惭心所];敬畏是[愧心所];具足惭愧,才产生出勇猛心来改过。由此可知,过失为什么改不掉?原因就是没有耻心与畏心,没有力量产生勇猛心。勇猛心是从知耻、敬畏里生出的。人不知耻也不怕别人笑话他,就没有办法修善了!
具足三心,有过即改。就像春天的冰。春天天气暖和了,冰薄了,没有冬天结得那么厚。[遇日,何患不消乎]?太阳出来冰就化掉了。就是智慧增长,业障消除了。
原文:“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发耻。畏。勇三心为改过之因。示事理心三路详改过之法]。前面说的是理论,现在给我们讲方法。方法归纳起来有三大类,这三大类功夫不一样,改过的效果也不相同,先讲[事],从事上改。
原文:“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
[怒]是发脾气,[詈]是骂人。喜欢发脾气,喜欢骂人,恶言侵犯别人。“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这完全是从事相上改,把毛病找出来一样一样的改过。了凡先生从前也是在事上改。你看他行三千善事,十一年才圆满,那么长的时间,收到的效果也不太大。第二次他用了四年的时间行三千善事,求得一个儿子,费的时间还是长,实在讲,得效果如愿所求。这皆是从事上改的。
佛门里面,从事上改的就是[持戒]。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大小乘的修学都是从戒行上做起,是从事上修的。
原文:“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病根是心![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不是[廓然之道],这不是根本之计。这是治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病根还在,没有拔除。换句话说,身很像那么一回事了,心不清净。
原文:“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
这一段是从理上改。我们要知道事实真相,想想它的道理,我们自然就不忍心吃众生肉了。前面不明道理,很勉强的做,这势必很难,强制执行,心不悦服,自己跟自己在斗争,相当痛苦。明理就可以将之化解。
所以常常要想到,“上帝好生”,这是自然的。尤其现在科学也逐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讲自然生态平衡。自然生态就是此地讲的上帝好生之德,自然生态一定是均衡的。自然生态若被破坏,整个世界众生都遭难。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破坏自然生态。
其实人在一切动物中是最坏的、最残忍的、最恶的。老虎、毒蛇只有在饥饿时,才伤害其他的动物。它吃饱了,别的动物在它旁边走来走去,它动也不动。由此可知,它是不得已。人不一样,人并不是到逼不得已才杀害众生,是任意的残杀。畜牲实在很少造恶业。
所以说[疏食菜羹,尽可充腹]。要是素食没有营养,吃素食长寿的人很多,吃素食健康的人很多。从小吃长斋,出家人肥肥胖胖的,满面红光多的是!怎么可以说没有肉食就没有营养?这都是错误的观念。杀害众生,吃它的肉养自己,不但跟众生结冤仇,还损自己的福报。一个真正的聪明人,绝对不肯干这种事情。
原文:“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伤心。不能下咽者矣。”
了凡先生一定是全家吃素,因为他晓得道理,他知道事实真相。现在人还有些错误的观念,我们大人吃素;以为小孩太小了,怕他营养不良,还要多多给他一点肉食。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一切动物不但有生命,也有灵性,跟我们人没有两样。
原文:“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
过去喜欢发脾气,嗔恚心重。如果自己能认真反省,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别人有过失,我自己也有过失。我不能原谅别人的过失,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吗?想到这个地方,就不会有责备人的心了,反而有怜悯之心。[矜]就是怜悯。他无知、愚昧,才会犯过。对于真妄、邪正、是非、利害,没有能力分辨,所以不能改过自新,不能断恶修善。应当要怜悯他。不要去责备他,这是佛菩萨处世、待人、接物的态度。
[悖理相干,于我何与]?即使是无理的冒犯,其实与我也不相干。
[本无可怒者]。即使相犯,我这个身,身不是我。我们的清净心永远不接受侵犯的。清净心里本来无一物。我们今天处世、待人、接物,可惜没有用清净心,用的是妄想心。妄想心不是自己。佛门所求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真心,是清净心。清净心里一念不生,清净心决定不受外境的干扰。所以与我无关,何必去计较,何必去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妄想,诸位想想,那一物与我们相干?所以[本无可怒]。
这都是从理上去观察。所以说[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不会受外境所动了。外面什么境界,内心都不为所动。顺境里不起贪心,逆境里不起嗔恚心,顺逆境界里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慈悲。这是真正的改过。
原文:“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这是教我们从心地上改。[天下没有自是之豪杰]。英雄豪杰在佛门里就是称的佛、菩萨。佛是英雄,菩萨是豪杰。出人头地,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够做得到,这叫英雄。所以佛的大殿叫[大雄宝殿],雄是英雄,大英雄宝殿,就是这个意思。常人做不到的,不能改过自新;佛能改过自新,佛能把所有的毛病都改正了,这才是英雄,这才叫豪杰!所以没有自以为是的佛菩萨,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谦虚的,没有一个不忍让的。谦敬是性德的流露。
[亦无尤人之学问]。真正有学问的人不会怨天,不会怪人。学问是智慧。是从真性里流露出来的。儒、佛都是如此。儒家讲智慧也是从本性里流露出来的。所以儒家讲[诚意正心]。诚意就是真心,是从真诚心里流露出来的。这是智慧,这叫学问。所以一个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不会怪人,不会怨天尤人。
[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德]就是成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行还会有人批评,还会有人毁谤,这就是无德。不要怪别人,反过头来想自己,是自己的德学没有成就,还不能感动那些人。
所以[吾悉以自反],人家骂我、诽谤我、批评我,都接受过来。不但没有报复的意念,还生感激之心。为什么?他提供这些宝贵资料让我回过头来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没有过,也不怪他。如果有的,赶紧改过自新。
(责任编辑: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