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鸟类学家在鸭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中华秋沙鸭的踪迹。他们认为,鸭绿江很可能是中华秋沙鸭飞往长白山的一条重要通道。
在茂密的森林里,中华秋沙鸭轻易而又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旧巢。中华秋沙鸭的巢通常都是建在通风而又隐蔽的天然树洞里,因此,又有人把它叫作“住在树洞里的鸭子”。中华秋沙鸭不像其它野鸭那样以草籽和昆虫为食物,它那圆锥形的喙长满了细长的牙齿,这使它可以在水下很轻松的捕捉到鱼和虾。
近几年,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中华秋沙鸭回归的时间比过去提前了十几天。每年的三月中下旬,朴正吉都会冒着春寒,踩着厚厚的积雪去寻找中华秋沙鸭的踪迹。他把身体隐藏在伪装网的后面,静静的观察、拍照、记录,在单调的工作中,时间就像鸭绿江水一样悄悄的流逝着,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朴正吉说,对一个濒危灭绝物种的研究,有时要付出几代人的心血,他就算是一个铺路的人吧。以前人们都认为,在这几个河流中中华秋沙鸭也只有二十到三十对,到二零零六年,粗略估计这个地区的种群,也就是繁殖对数大概能有一百多对儿。
广袤的原始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长白山过去曾经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东北虎、梅花鹿、狼、狗熊和野猪等大型动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因此,动物学家又把长白山称作“野生动物的基因库”。比如说兽类,在这个地区有五十六种,鸟类二百三十种,鱼类二十四种,两栖爬行类二十二种。这些物种在这小范围内能这么丰富,应该说占整个东北的动植物的百分七八十以上,这就说明长白山是生物基因库,它浓缩了大范围内的生物,可以称为生物基因库 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浓缩了整个北温带到极地范围之内的大部分生物景象和生物类型。
很早以前,居住在鸭绿江流域的民族多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在与动物的长期较量中,人类显然占居了上风。人们不仅在野兽出没的地方布置陷阱和架设机关,使用武器来对付野生动物,就连鹰和犬也都被训练成了猎人的帮手。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熊胆和虎骨是治病强身的灵丹妙药。随着熊胆和虎骨的价格在市场上水涨船高,狗熊和东北虎的命运也就变得十分的悲惨起来。
长白县十四道沟的村民金学天,是这一带很有名的猎人。在多年的狩猎生涯中,他根据祖上传下来的捕猎本领,跟踪、潜伏和捕获各种猎物,每次进山,他都能够有所收获。金学天自己说,从前他家里有三本记载着古时候山里人狩猎活动的书籍,这三本书是用一种特殊的符号,记录了猎人捕获每一种野兽的过程,包括捕猎时的季节、动作和具体时间等。由于书中描述的都是捕获猎物的事儿,所以书的名字叫《高兴》。根据这本书中的记载,金学天可以用声音和面部表情,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野兽的语言,他还可以用怪异的舞蹈动作向人们展示着获得猎物后的高兴心情。
金学天老人已于二零零二年去世了,他家中保存的那三本用特殊符号写成的书也早就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毁掉了。现在,村里再也没有人会跳这种古老的舞蹈了。
金学天长眠在鸭绿江边,他带走了他一生的传奇,也带走了那神秘的舞蹈。
由于人类的猎杀,这片曾经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也就变得萧条了许多。后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旅游事业的开发,鸭绿江流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又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许多年以后,当人们终于认识到了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应该与之和睦相处的时候,在长白山和鸭绿江流域已经很难再见到那些大型野生动物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