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北京法源寺】最古燕京寺,寰宇屡绥丰

2009-04-10 12:0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法源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在北京城内可以说是现存历史最久的名刹。不少人的诗文集中载有关于法源寺的诗篇。

  法源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在北京城内可以说是现存历史最久的名刹。最初,唐太宗(李世民)为追荐东征阵亡将士,于贞观十九年(公元六四五)曾令于这里立寺,后来高宗(李治)又下诏修建,直到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六九六),才完成建寺工程,并赐名“愍忠寺”。

  天宝十四载(公元七五五),安禄山建塔于寺的东南隅。过了两年,至德二载(公元七五七),史思明又在寺的西南隅相对地造了另外一个塔,也就是现存于寺内石刻《无诟净光宝塔颂》的那座塔。中和二年(公元八八二),遭遇火灾,到景福初年(公元八九二或稍后),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建,并盖起三层的高阁以供奉观音。当时传说:“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从这话里就可想见此阁之大。后来辽代天禄四年(公元九五零)阁毁,至应历五年(公元九五五),又就原址重建,只是削去一层,成为两层的阁。清宁三年(公元一O五七),幽州大地震,北京地方遭到严重破坏,悯忠寺也未能幸免,寺前两塔可能就是在这次灾难中倒塌的。

  全寺倾圯后随即奉诏修复,花了很长时间,才大致完成,只重盖了观音阁而没恢复原有的东西二塔,现存《大辽燕京大悯忠寺紫褐师德大众等》题名石函和《燕京大忠寺菩萨地宫舍利函记》石刻就是这次修复的记录。今天法源寺的规模应当就是当日重行修复后的规模。明正统二年(公元一四三七),寺僧相 再次修葺,被赐名“崇福寺”,现有《重建崇福寺碑记》记载重修经过甚详。至十年(公元一四四五),复建大藏经阁,颁赐了藏经一部,现仍藏于寺的最后层藏经阁上。当时曾把颁赐“敕谕”刻碑,现尚列于大雄宝殿之前,额作《敕赐崇福禅寺之碑》。据《重建崇福寺碑记》,当时观音阁是修复了的,《天府广记》载有元张翥《二月朔日登悯忠寺阁》诗:百级危梯搠碧空,凭阑浩浩纳长风。金银宫阙诸天上,锦绣山川一气中。事往前朝僧自老,魂来沧海鬼犹雄。只怜春色城南老,寂寞余花发旧红。可见观音阁当时还在,此后即不见再有提到高阁的诗文,可以推测此观音阁的倒塌是明代中叶的事,因为在万历三十四年(公元一六0六)方从哲撰的《重修崇福寺碑》(现在寺中)一文中,已不再提及观音阁事,说明这时阁已不存在了。

  据清乾隆帝(弘历)《御制法源寺碑文》,在清初时,顺治帝(福临)开始命在这里设立戒坛,到雍正十一年(公元一七三三)发帑重修,次年工竣,定为律宗寺庙,主持传戒事,因赐名“法源寺”。乾隆四十三年(公元一七七八)又重修葺,至四十五年(一七八0),乾隆帝亲自临幸,并赐御书“法海真源”匾额,阐明了当初被赐名“法源寺”的含意。现在这匾依然挂在大雄宝殿上。当赐匾时又赐了一首御制诗:“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沧桑已阅久,因革率难穷名允。法源称,实看象教崇。甲寅 雍正,戊戌萁乾隆。是日落成庆,初春瞻礼躬。所期资福力。寰宇屡绥丰。”也刻了石碑安置于一些明、清石碑之列。

  红色的山门,左右石狮两座,门额上大理石雕镌着金色的“法源寺”三字,显示出一个古老寺庙的雄伟气象,进得山门,东西为钟鼓二楼。鼓楼前文官果树一株,在清乾隆年间已成高树,至今当在三百年以上,当时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在京时曾来游过,题诗云:“首夏入香刹,奇葩仔细看。僧原期得‘果’,花亦爱名‘官’。朵朵红丝贯,茎茎碎玉攒。折来堪着句,归向胆瓶看。”迎面为天王殿,甬路上一炉二狮,炉为铁铸,署款“庚戌年乙酉月”,疑是雍正(公元一七三0)时物。炉上镌八卦,或疑是道家物,实属非是,一般寺庙炉上多有字,是以之定方位者。狮为青铜所造,颇近颐和园所陈列者,似亦雍、乾时代制品。迎门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像,笑面迎人,现欢喜相。全身金朱涂漆,塑造精工。背后韦驮坐像与左右两壁四大天王,均青铜所制,猛勇威严,应出明代名家之手。

  天王殿后为大雄宝殿,在宽敞阔大的平台前,左右分列明、清两代石碑六座,这上面主要是记载历次修庙的经过,是与庙史很有关系的资料。甬路中间也有一铁炉,署款“万历三年”(公元一五七五年),乃当时崇福寺主持明玉、明礼为本寺所制。大殿前为抱厦,梁间悬着乾隆帝御书“法海真源”匾额,左钟右鼓,钟乃明嘉靖十年(公元一五三一)内宫监所制,周身绿绣,每一个字的棱角都完整如新。殿中供奉着毗卢遮那佛,文殊、普贤菩萨,俗称“华严三圣”,为木胎贴金罩漆像,妙相庄严,雕制精美,在明代塑像中可推上乘,是北京寺庙中所少见的。两厢列十八罗汉,系木雕造像,时代稍晚,当已入清。殿中迤南两青石柱础,作卷叶莲瓣,估计是唐初建寺时原物,它的花纹与庙中业经佚失的唐开元十四年(公元七二六)石幢而保存了幢坐的花纹是极相近的,其石质也不是一般北京附近所产的白石。

  大雄宝殿后为观音殿,一名念佛台,俗称悯忠台。院中石炉一具,为乾隆五十八年(公元一七九三)所镌,须弥座衬在底下,几层重檐覆盖罩在上面,炉身雕镌八宝和云纹极为精细,在石刻炉中是少有这样精工的。悯忠台台基高一米余,周围护以砖栏,殿宇建于台上,结构也颇别致,外墙以十二柱支撑,只有故宫御花园万春亭是这种样式,大概是仿悯忠台而设计的,不过它修建的更为华丽,外观改成亭形而已。台中陈列着历代相传法源寺原藏的一些文物,如唐《无垢净光宝塔颂》(至德二载、七五七),《悯忠寺藏舍利记》(景福元年、八九三),《承进为荐福禅师陀罗尼经幢》(应历七年、九五七),《佛顶心观世音陀罗尼幢》(重熙十二年、一O四三),《李公女陀罗尼幢》(无年月),《燕京大悯忠寺观音菩萨地宫舍利记》(大安十年、一O九四),《大辽燕京大悯忠寺紫褐师德大众等(石函提名)》(寿昌四年后、一O九一),《礼部令史题名记》(大定十八年)等石刻。还有早已佚失在最近修理殿屋时发现的唐永徽元年毛藏妹严行等造像。这些都是关系着法源寺本身历史的文物。台之外壁,东墙上嵌有翁方纲复刻唐李邕书《云麾将军李公(秀)碑)》残础和《京都古悯忠寺今法源寺龙王菩萨灵井记》(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西墙则嵌有清张问陶绘、石韫玉撰西方接引佛像赞,清钱载等《法源八咏》等石刻。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