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北京法源寺】最古燕京寺,寰宇屡绥丰(2)

2009-04-10 12:0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台之后为毗卢殿,远名净业堂,堂前巨大石钵,双层石座,雕镂极工,钵身周围海水花纹,并刻有山龙海马及八宝等像,是一件稀有之物。据《日下旧闻考

  台之后为毗卢殿,远名净业堂,堂前巨大石钵,双层石座,雕镂极工,钵身周围海水花纹,并刻有山龙海马及八宝等像,是一件稀有之物。据《日下旧闻考》卷十一说,这个石钵原是西华门内玉钵庵物。当初现存北海团城的渎山大玉海即在庵内。这次重修法源寺,才移到这里。廊下左右陈列着明万历十七年(公元一五八九)刻观音画像石碑及万历十九年刻的达摩画像石碑。这原是附近圣安寺物,该寺衰废后移来此处。毗卢殿中供奉着一座巨大佛像,通体铜制,高齐屋顶,共三层:下层千叶莲瓣巨座,每一莲瓣上镂一佛像;中层为四方佛,分别面向东、南、西、北;毗卢佛则居最高层。铜像安置于石刻须弥座上,四面镂有力士龙云之像,古朴庄严,与铜像结为一体。

  毗卢殿后是大悲坛,这是一座三开间的殿堂,将陈列各国赠送的经象文物。堂的后檐下一间抱厦,与前屋结成一体,旧称“庄严亭”,形制特殊,当初为什么这样安排,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一进的藏经阁是两层的五开间木建筑物,阁前有数百年古银杏一株,枝干婆娑,荫覆半院;阶前两株西府海棠,也是乾隆年间物,在过去是有名的,龚自珍曾有词及之,题作《减兰》,前有小序云:“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诗云:

  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斑斓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千里之外,连残瓣都被词人珍惜如此,可见法源寺海棠之被人流连莫忘也。阁上供奉着三大士像,为木胎干漆塑制,乃明代所造也。四周陈列着明、清两代所刻藏经。阁的下层,在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和尚回国巡展时大师像陈列于此。阁中四件柱础,形制与前殿两础颇相近,时代似稍晚,亦为清石所制,其莲瓣雕处,有两础保留有门限的花纹。此四础应该是景福年间重修时建观音阁之物。

  法源寺在历史上是一座名刹,宋钦宗(赵桓)被虏北来,就被拘留在寺里;金大定十三年(公元一一七三),曾把这里作为策试女真进士的考场;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一二八九),宋遗臣谢枋得被拘,即绝食寺内。到了清代,法源寺便以花木幽胜著名,使不少人流连畅咏,在不少人的诗文集中载有关于法源寺的诗篇。

  全国解放后,政府贯彻文物政策、宗教政策,特应中国佛教协会之请拨款对这历史古刹加以修葺,一九五六年在这里建立了中国佛学院。一九六三年,亚洲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徒会议是在这里召开的,朝鲜、日本、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等国家一些有名学者都出席了这次会议。文化大革命中,法源寺遭到破坏,一九七九年由中国佛教协会筹集人力财力,主要是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重新修复,并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这座千年古刹恢复了庄严气象。现在这里已经正式开放为参观场所,并在这里设置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恢复了中国佛学院,集中了国内一些名贵的佛教艺术品与善本书籍,使它成为一个佛教艺术和文物的展览中心,也成为一个研究佛学的学府。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