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杭州城】江南气息在西湖中荡漾

2010-05-05 15:06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王旭烽
作为浙江省的省会,曾经做过南宋都城的杭州已经有两千多岁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之所以称杭州为人间天堂,很大原因,在于杭州有西湖。
【杭州城】江南气息在西湖中荡漾
哲学家把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作为人类理想生活的福祉所在。而那诗意的居住,用时尚的语言形容,便是人的幸福指数。据一家国外的权威机构考证:杭州是今天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杭州有此荣耀,因为杭州有西湖。
 
作为浙江省的省会,曾经做过南宋都城的杭州已经有两千多岁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之所以称杭州为人间天堂,很大原因,在于杭州有西湖。而西湖有人,尤其是杭州的文人。因为有了江南的人文气息在这片湖水中荡漾,一座城市,就这样建立在了人的精神花朵之中。
 
李泌:开六井以泽被人民
 
古杭州是被称之为钱唐的,史学家们说,钱唐县创立在公元前198年,从秦汉至六朝的八百年间,它始终只是一个无足称道的山中小县。公元589年,隋朝灭陈,废除了钱唐郡,设置了杭州。州治,也就是地方政府,一开始设在余杭县,因此才有了杭州这个名字。
 
公元591年,杨素奉命开始依凤凰山营建杭州城,当时城市不大,但一旦做了州治,居民就日益增多起来。脚下的这块土地,原本是钱塘江和东海的故地,虽然沧海桑田,如今成了陆地,但地下水还是咸苦不能饮的。老百姓就地打井不管用,便只能到很远的西湖去汲水,非常不方便。逐水而居本是人的天性,中国成语中说人离开故地,叫“离乡背井”,可见井是故乡的同义词。杭州州民不习惯没有水的日子,便纷纷搬到有水的边缘地区,城里的人住得零零落落,这个城市也就不像个州治了。
 
一个历史性人物出现在杭州发展史上。公元781年9月,李泌调任杭州刺史,一上任就碰上了这个棘手的难题。怎么才能让人民喝上淡水呢?李泌想了个好办法,引用西湖水进城,开六井以泽被人民。即在西湖边挖了6个入水口,再铺暗道水管进城,在城里适当的地方,挖了6个大池子。入水口有水闸,一开启,清洁的西湖淡水就溢满了水池,人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六井的名称,分别为相国井、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龟池、小方井,它们的入水口,就在今天的湖滨一带;它们的出水口,也就是大水池子。经过千年变迁之后,六井终于也都随着岁月沧桑而去了。只在今天解放街与浣纱路拐弯处,留下了一口象征性的井——相国井。后人感谢李泌,真是个好衣食父母官!便在那井上架亭,唤作井亭。恰巧,那旁边有一座桥,便因了那井亭,称为井亭桥。如今,那桥也没有了,但井还在,成了文物;井亭桥不在了,地名却留了下来。
 
一千二百年前的这项具有创造性的城市给水工程,在杭州城建史乃至中国城市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居易:最早揭示西湖之美
 
公元822年,李泌开六井40余年之后,大诗人白居易来做杭州刺史了。西湖上从此有了一条白堤。
 
许多人以为年过半百官场失意的白居易,来到美丽的西湖为政,是一种幸运。实际上西湖有了白居易,才是最大的幸运。从某种角度,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白居易,就没有今天的西湖。
 
至少,我们可以说,没有白居易,就没有白堤。
 
大约十四五岁时,白居易曾跟随他的父亲来过杭州,并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再次来杭任刺史时,他已经整整50周岁了。贬官之人,宦海浮沉,当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仿佛一见到西湖山水,白居易的心情就发生了重大变化,总之到杭州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了《杭州刺史谢上表》,从此开始了伟大诗人与美丽山河的千古绝恋。
 
白居易首先疏通的是李泌40年前开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筑建湖堤。所谓湖堤,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条白堤。
 
其实,白居易的白堤并不在这里,据史籍记载,白居易筑的堤坝,很有可能就在今天的松木场和武林门一带,年代久远,已难寻旧踪。而现在人们看到的白堤,很有可能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在西湖刚刚形成的时候,作为水利工程建造起来的。要知道,一千多年以前的西湖,和我们今天见到的姿容可是大不一样。她的西面到西山脚下,东北面呢,又大到了武林门一带。水利未修时,一下大雨湖水就溢出来,涝了;久旱不雨呢,湖水又干涸。所以,西湖完全没有今天的温柔妩媚,性格是很暴烈的呢。
 
白居易筑的堤据说是从钱塘门开始的,把西湖一分为二。堤内为上湖,堤外为下湖,平时蓄水,旱时灌田。当时,有不少人反对他这么做。说,放了西湖的水浇田,那水里鱼龙怎么办呢?水上的菱茭怎么办呢?白居易也反问他们,是鱼龙要紧,还是百姓的生命要紧?是水上的菱茭值钱,还是田里的稻梁值钱啊?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