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雕塑 >

泥土的醇香,艺术的隽秀——泥塑(2)

2009-06-27 13:1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泥塑《胖嫂回娘家》捕捉了生活中两个富有民间特色的细节,刻画了一位陕北胖嫂抱着孩子骑着毛驴回娘家去的形象,它有浓郁的陕北乡土风味,充满着生

泥塑《胖嫂回娘家》捕捉了生活中两个富有民间特色的细节,刻画了一位陕北胖嫂抱着孩子骑着毛驴回娘家去的形象,它有浓郁的陕北乡土风味,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只见骑着毛驴的胖嫂甜美秀丽,满面春风,她手中抱着熟睡的婴儿,微微低首,沉湎于见到亲娘后的欢愉遐思之中。在胖嫂的体态造型上,有意把头、脸与手加胖,给人以圆润、丰满之感。艺人们有句口诀:“放头,缩手,去头根”,意即缩减臂、头,夸大头部,目的是争取并利用有限的体积。头部由于放大而便于刻画面部表情,使作品更为传神。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短里见长”、 “大中见小”的道理,其实就是利用了人眼的错觉。由于错觉利用得当,使人们从作品中感受到了浓厚的民间风味。

泥塑《武松打虎》着重于神态刻画,更是夸大了头部,突出了武松的义勇、稳重。它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刻画了武松挥起拳头、痛打老虎的一瞬间。整个造型采用三角形的“金字塔”构图,删减了非本质的繁杂东西,使作品富于传神的魅力,也表达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而《和合》、《祝寿》、《民族泥娃》、《日本泥娃》、《农林牧副渔》、《观音》、《坐骑泥娃》、《历代诗人》、《三个和尚》等作品,同样是在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中表现出”浙江泥人”的特色与风格。

在嵊州泥塑的第二大类中,艺术家们总结新经验,改进新工艺,大胆尝试探索,他们采用低温锻烧技术后,不但消除了泥人远销过程中的破损、龟裂等现象,艺人们也从老框框中解脱出来,放开手脚,充分发挥艺术创造力,在泥塑造型中,运用拉长变形手法,表现泥塑的不同风格与反常态的轻盈。这些富有韵律感的变形,并未破坏形象的整体感,反而加强画面的均衡和稳定,特别是女性形体的拉长,不但突出了少女的苗条修长,而且还表现了女性的妩媚、挺拔和儒雅,从而使泥塑人物风姿绰约。敦煌石窟壁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宝库,壁画中夸张变形的人物造型,是举世瞩目的艺术珍品。艺人们制作的《乐女》,其形象就是根据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天”(即天界的歌舞团)蜕化出来的。泥塑的四个乐女,手持琴、鼓、笙等乐器,动作协调,神态优雅,深深陶醉于音乐的旋律之中。她们上身裸露,下着衣裙,衣纹线条流畅,反映出女性生性的恬静、秀雅与体态的娇美。泥塑《山鬼》表现山鬼倚坐在猛虎身边,用树叶遮身,面带愁容。作品采用了拉长她身形的造型,给人以挺拔直立之感;两肩的削弱,也使人产生灵秀清雅之感,充分体现出巫山神女的形象特征;而脸上的寥寥几笔,刻画出一位久盼情人而不能与之相见的失意者形象,表现出一种离忧孤单之情与失望的幽怨神态,此时她那神的威仪也已然消除。《宝黛初会》取材于《红楼梦》宝、黛进西厢的一个情节,刻画了一对封建婚姻制度叛逆者的男女形象。创作时把人物的身体拉长,肩膀削弱,以单纯、流畅的衣纹线条衬托人物体貌的清秀、纤美,表达人物应有的精神状态和含蓄深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人物形象显得清新而高雅,是有别于一般塑造的色彩浓艳、胭粉气甚重的《红楼梦》人物的。在第二大类作品中,属于优秀佳作的还有《绝唱》、《舞剑》、《踏浪》、《大海之子》、《法国女郎》、《天鹅舞》、《青白蛇》、《秋瑾》等。

在嵊州泥塑的第三大类风格中,艺人们另辟蹊径,力求作品精巧玲珑,被称为“泥塑”中独树一帜的微型产品。精致的《京剧小脸谱》在仅有大拇指大的泥块上刻画制作出中国戏曲人物脸谱,产品小而精,并寻求在色彩描绘上取胜他人。中国戏曲脸谱在造型上是一个较好的题材,特别是在色彩上以特定色相代表一个角色的性格(如红色表示忠心耿耿,黄色代表憨厚、耿直、豪爽),而它们的不同色彩和黑色块搭配也都很协调,其色彩搭配与线条组合则是程式化的。在具体描绘各种脸谱图案时,作者确实又需花费一番功夫。它们被誉称为泥人中的精致微型泥人,也真正是嵊州泥人的独到之处。如“千人脸谱”在盈不过半瓣黄豆大的泥块上描绘出一千个人物脸谱,堪称泥塑史上一绝。还有《民族泥人》、《霸王别姬》、《回外婆家》等等微型精美之作,也都令人倾倒。

而当你目睹嵊州泥塑的第四大类风格的作品时,更使你有耳目一新之感。它夸张、粗犷、简约,着色吸取国画大写意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藏民系列》、《我爷爷我奶奶》,以及表现卖唱者、木匠、教书匠、卖大茶的、磨剪子的和剃头匠等职业的《三百六十行》等等。这些取材于民国初期生活于下层社会的普通手工业者与百姓人物,造型简约概括,形象生动传神,粗犷中折射出思想内涵,夸张中不失真切,给人置身其中的贴近感。创作者以寥寥数笔的写意效果,反映出旧时代灰暗、沉闷的色彩,给人以怀旧之意与历史的沧桑感。如作品《我爷爷我奶奶》,取材于电影《红高粱》中的人物--我爷爷与我奶奶,作者抓住了西北地区的特征,扣出人物的造型感,以强烈的夸张手法与简约手法,缩小头部,略去五官,夸大身子,人物整体呈金字塔状,体形线条流畅自然,用色以灰土黄为主基调,加上奶奶的手挽蓝底白花的衬托,使其作品在外观上富于视觉冲击力,而内涵则深沉稳健。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不断创新、探索的力度与执著。正如泥人宓所说:“艺术上的'熟'代表终结,'生'才代表发展。”

在这四大类风格的泥塑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浙江泥人”代表的嵊州泥塑有其锐意创新的力量,尽管这些都是出于中青年的手艺--他们钻得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发挥自己的才华。正如一句俗话所说的:“珍珠散落在草地上”--只要自己用心去找,总是可以找到不少晶莹透亮的珍珠的。

艺人们正是在这样努力探索和总结先辈们遗留给自己的这一宝贵财富,认真地继承和发扬优秀艺术传统,借鉴学习姐妹艺术之长处。要探索出一条更新更精的泥塑创作道路,必须具有锲而不舍的锐意进取精神。它敦促艺术家们去千锤百炼地磨练,去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和艺术个性,以此去弘扬“浙江泥人”的艺术新天地。愿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永与同行为师为友,相互挈领,同为繁荣中国之泥塑艺术开路铺石。

(责任编辑:醉琴)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