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雕塑 >

民间艺术奇葩——面塑

2009-07-31 17:06
来源:中广网 作者:廉军
面塑艺术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代迎神赛会上的傩舞便以面团塑成鬼怪头部形象。

面塑艺术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代迎神赛会上的傩舞便以面团塑成鬼怪头部形象。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出土的唐代墓葬中,发现有面制女俑头和面制半身男俑,这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面塑人物了。

宋代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曾有关于面人的记载:“清明节,……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这里所说的枣锢、飞燕,都是用熟面或面捏后蒸熟的面塑祭品供品,它们是最早的面塑工艺品。

老北京的庙会上,常有许多敲唐锣的捏面人的手艺人,他们用蒸熟后上了色的面团,当场捏一些小娃娃、小猫、小狗等动物,或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但他们捏的大都是行活,与面塑艺术家的作品有很大区别。

民间艺人汤子博,“面人汤”的第一代传人把捏面人这一民间玩意儿引入艺术殿堂。其子汤夙国,则子承父业成为第二代传人,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面人汤”的祖传绝技就要传入第三代传人汤沛之手时,这个正值英年的人才却因突发心脏病于去年去世,“面人汤”的传人问题引人关注。

奥运吉祥物福娃、达摩祖师、捉鬼天师钟馗、贵妃醉酒、孙悟空、猪八戒……面塑的艺术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看捏面人,就像在观看魔术表演,一根竹签捏在手里,红、黄、蓝、白、黑各色面团在他十指中揉、搓、挤、压、团、挑、按、拨、拍的连连动作之下,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潇洒不羁的钟馗形象,令人赞叹不已。

捏面人用的面是糯米粉和白面掺和而成,并需要加适量的蜂蜜、甘油等,这样不容易腐裂。然后经过揉匀、调色,制成各种彩色的面。捏面人一般先从头捏起,用行话说是“开脸”,然后再塑造身体,同时给不同的人物“穿”上不同的衣服,这样,整个面人就完成了。所使用的工具极其简单,主要是拨子、梳子和剪子这些日常的工具。有时还要采用羽毛、丝线、棉花等材料来制作人物的胡须、头发、冠顶之类,增加面人的生动性。

面塑作为民间艺术,它必须以传神为主要的创作法则,这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美术的优秀传统,而且也完全符合面塑在艺术创作上具有作品体积小以及捏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不仅是中国民间艺术作品,更应该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要后继有人,使这传统的文化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