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民歌 >

散发着泥土芳香的中国民歌——土地上的歌

2009-05-12 08:4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的妇女们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

民歌作为乡土之音,是农业时代的产物,当前社会发展这样快,产生民歌的环境必定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城乡交流的频繁、人口流动的加剧,生活状况的改变,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异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也必将随之而变:年青人不愿意再听那些野曲,觉得那些东西太土;年长的不好意思再唱,一来时过境迁没了那个兴致,二来一张口恐怕就会招来家里反对、后生笑话,于是渐渐地将好东西压了箱子底。好些当年著名的歌手已近暮年,时光不再,让人怅叹不已...

中国的民歌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绚丽多彩的各族民歌浩如烟海,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耀目的光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的妇女们中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这些歌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也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中国民歌的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山歌等。

民歌——历史的风情画

民歌反映着人民生活中种种真实的感受,让劳动者得以吐露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愿望,因此一切欢乐和痛苦、无奈和愤怒、热烈和谐謔,种种这些情感都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民歌中来,一首首歌向我们展示着人民的生活,引领着我们走向民族灵魂的深处。劳动者也有劳动者的快乐,不少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风趣谐謔的乐观主义精神。当然,民歌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年青人用来谈情说爱如民歌《弥渡山歌》。

民歌虽是人们信口唱来的,但不同文化的积淀会不期而然的影响到歌曲的表现形式,在并非刻意雕琢当中全面而具体地体现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特性

唱歌的劳动者既有庄稼汉、赶脚人、牧人,也有搏激流涉险滩的船工们。那支《川江号子》,就是生命的呐喊。

陕北和晋西北地瘠民穷,受苦人缺吃少穿,出于无奈,许多人去包头、河套一带谋生,春去冬回,甚至有去无回,这就是所称的“走西口”。

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新时代好,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劳动人民终于也有了好日子。有一首“一更鼓儿啼调”《坐上火车浪西宁》,展示着新生活的美景。

民歌的危机和抢救

民歌是特定时代和特定环境的产物,是相对封闭的文化的产物。人们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长期囿于一方,生活缺乏色彩,为了抒发情感,为了传情达意,或者也是娱乐之所需,民歌因之而产生、而延续。如今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现代社会广播电视的普及,公路交通的发展,使土地上的人们得以方便地接触到外界。形形色色的快餐文化扑面而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俗,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他们不再传唱那些村歌土曲,转而去迎合那些通俗的、流行的东西。一句话,产生和延续这些民歌的基础已经或即将不复存在。随着各种外来文化形式的浸染,浸透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才智的、寄托了劳动人民的希冀和渴望的,承载着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欢乐的民歌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湮灭。传统和时尚是不可调和的,纯正的民歌正在走向绝路。当广西的歌圩正逐渐地为卡拉OK所取代的时候,当民歌手们的后代舍弃民歌而去热唱流行歌曲的时候,当欢乐的人们不屑于再去听那些悲悲切切、不时尚的乡音俗曲的时候,这种担忧好像就不是多余的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