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民歌 >

《走西口》:天下黄河第一曲(3)

2009-12-01 09:44
来源:文汇报 作者:施雪钧
贫瘠的土地上,只能种糜子、谷子、高粱、玉米、山药、大豆等。河曲人用糜子发酵后做成的酸捞饭,成了一日三餐的主食。每天能有酸捞饭填饱肚子,对

贫瘠的土地上,只能种糜子、谷子、高粱、玉米、山药、大豆等。河曲人用糜子发酵后做成的“酸捞饭”,成了一日三餐的主食。每天能有“酸捞饭”填饱肚子,对穷山恶水的生民来说,也是一种奢望。于是,产生出一批批“走西口”大军。

河曲深受黄河文化、边塞文化的浸润,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河曲的民歌艺术,在山西独领风骚。民间最常见的就是“二人台”,一丑一旦,亦歌亦舞,精悍活泼,深受晋、陕、蒙等地老百姓喜爱。仅“二人台”剧目就有一百多出。其中最出名的有《走西口》《探病》《挂红灯》《打金钱》等等,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和黄河风情。

陕北风情

河曲境内的“西口古渡”,就曾是民间“走西口”的一条重要通道。据考,从康熙十九年到解放前的三百年里,因走西口到内蒙定居的人就有二十万之多。今日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当年从晋、陕、冀等地走西口生民的后裔。

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真实故事,说的是一个放羊小伙子,告诉他的恋人要去口外挣钱后回来娶她。姑娘默默地在他脖子上挂了定情信物后,小伙子挥泪踏上了走口外的漫漫长路。谁知一去多年杳无音信。而姑娘望眼欲穿,伤心极了:梁头的狐子展不起腰,穷日子逼得哥哥走了河套;提起亲亲跑口外,泪蛋蛋流得泡一怀;你走西口我上房,手扳住烟囱泪汪汪。之后不断有消息传来说,她的情哥哥死了:有人说他路途遭遇土匪被劫杀;有人说他已葬身暴风雪中;还有人说他在茫茫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饿死了。痴情女子说什么也不信,便循着恋人当年走西口的方向一路找去。果然,她找到了。在一堆被风沙掩埋的累累白骨中,她找到了那个定情信物,可到底哪具尸骸是她的情哥哥,已经没法儿分辨。这位现代“孟姜女”,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需要说明的是,民歌《走西口》,现今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的一种共享文化资源。由于陕北民歌的传播强势,使得“信天游”与陕北二人台《走西口》传遍了大江南北。

(责任编辑:千古绝唱)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