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关系融洽。团队成员之间应该互相支持,善于沟通,彼此之间坦诚相待,相互信任,并勇于表达自我。
5. 齐心协力。团队成员应为实现团队目标做出共同的承诺,能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并在工作中相互协调配合。
6. 和谐的领导艺术。团队的领导者要能够做到使对任务的要求、团队的凝聚力以及个人需求达到平衡、和谐。
7. 短小精悍。团队的规模不宜过大,应短小精悍,其规模一般不超过10人。
8. 技能互补。团队拥有技术专家型人员,拥有善于解决问题和果断决策的人员,拥有善于人际交往的人员。各项技能的正确组合是团队成功的关键。
9. 行动统一。团队成员必须平等地分担工作任务,并就各自的工作内容取得一致。此外,团队需要在如何制定工作进度、如何开发工作技能、如何解决矛盾冲突,以及如何做出或修改决策等方面达成共识。
10. 反应迅速。团队应该着眼于未来,视变为发展的契机,把握机遇,相机而动。
用好你手中的士
既然“士”在现代社会如此重要,那么作为领导,应该如何用好手中的士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领导在进行决策时,不仅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要集他人的思想和智慧为己所用。聪明的领导者在充分利用自己作为“先知者”的智能的同时,往往还善于借用手中的智囊团,时常与他们进行一些交流和沟通。发挥士的作用,这已成为现代领导者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
但是,智囊团的工作是在领导者的委托和指导下进行的,最后也还要由领导拍板定案。智囊团的研究绝不能代替领导决策。也就是说,“谋”不等于“断”,而“断”又离不开“谋”,“谋”是基础,“断”是关键。领导者永远是决策的主人。不依靠智囊团的领导者很难成为高明的决策者;反之,一切为专家所左右的领导者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决策者。因此,正确处理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一环。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与智囊团的关系呢?
双士相协,谋而不断
智囊团是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参谋”班子,专门就方向、政策等问题开展研究,以供领导决策时参考。它的职能是为领导者提供实现总目标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建议和方案,它的主要精力应集中于研究重大的、长远的问题。因此,对他们不能采用同其他部门一样的领导方式,更不能拿他们当行政人员来使用。还有,它不是领导者的秘书班子,不能让他们干那些秘书应干的事。再者,它不是安置多余人员的场所,不能把不太好安排的人员和文化水平不高、身体不好的人都弄到智囊团去,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是难以发挥参谋作用的。
现代智囊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它的活动是从客观事实出发,依据科学的论证和实验,做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它只尊重科学,服从真理,只对事业负责,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负责。因此,领导者必须尊重他们的独立性,不干涉他们的研究工作,让他们通过研究得出自己的科学结论。领导者可以下达任务、出研究题目,但不能画框子、定调子,束缚他们的思想和手脚。最坏的做法是:领导者事先拿出一个主观的结论,然后让智囊团去找事实为其做注脚,或引用“科学道理”来论证他的结论的正确性。依靠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是很难做出科学决策的。
199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克受聘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担任管理决策顾问。第一天上班时,该公司总经理斯隆就对他说:“我不知道要您研究什么,要您写什么,也不知道该得出什么结论。这些都该是您的任务。我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您将您认为正确的东西写下来。您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应,也不必怕我们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您不必为了使您的建议为我们接受而想到调和折中。”这番话是很值得领导者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