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和激发士的闪光点
国外曾有人专门对正在欣赏名画和静听交响乐的人群进行测试,发现他们在欣赏时身体内各系统的功能处于平衡和协调状态,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指标均很稳定。这表明欣赏确实是一项有益健康的活动。欣赏者本人也大都有切身体验:欣赏当时乃至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愉悦感、轻松感和幸福感,这是其他任何一种休息方式所难于达到的。
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自我欣赏”,主要是指欣赏自己的“创造成果”。欣赏它们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会比欣赏他人作品得到更大的心理满足,是一种难得的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范围再扩大一下,当人的劳动成果或生产技能也被别人当成一种欣赏目标赏识时,其感觉也一定是相当不错的!
走笔至此,让我想到了古代豫让报恩的故事。
豫让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先后投奔过范氏和中行氏,都默默无闻难以成名,于是跻身于智伯门下。智伯对豫让既尊重又信任。而像智伯这样的人,只要你信任和尊重他,他愿意为你奉献一切。
智伯后来在攻打赵襄子时被杀,豫让逃亡在外,隐居在山林之中。他自言自语道:
“嗟呼!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为了兑现这个诺言,豫让改名换姓,潜入赵襄子后宫,赵襄子差点被其刺死。豫让在审讯中坦然供出刺杀赵襄子是为智伯雪恨,赵襄子身边的人于是建议杀死这个危险人物,而赵襄子却宽大为怀放了他。
被释放后的豫让仍不甘心,他伤身毁容,不修边幅,目的在于不让别人辨识出来。有一次,赵襄子外出,路过一座桥,突然有人从桥下窜出偷袭,几乎把他从马背上倒翻下来。赵襄子镇定自若:“这一定又是豫让跟我过意不去!”随后派人在桥下搜寻,果然是豫让。
赵襄子责备豫让说:“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中行氏吗?智伯灭了范、中行氏,你不但不替范、中行氏报仇,反而屈节忍辱去臣事智伯。如今智伯身死国亡已经很久,你为什么如此替他报仇呢?”
豫让回答:“当我侍奉范、中行氏时,他们只把我当作普通的人看待,所以我也就用普通人的态度报答他们;而智伯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也就用国士的态度报答智伯。”
赵襄子深受感动,对豫让说:“你为智伯尽忠报恩已经成名,而我对你的宽宥已仁至义尽,现在我不再给你提供机会了,最好由你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结束我们之间的怨仇。”
豫让被看管了起来,丧失了自由,求死不得。他转告赵襄子:“事到如今,我束手就擒,再刺杀你已不可能,我希望你把你的衣服交给我,让我以剑刺杀,以安慰智伯的亡灵,我死而无怨了。”
赵襄子难以拒绝这个道义上的要求,于是脱下贵族的华服送给豫让,任其刺击。豫让得到衣服后喜出望外,拔剑对衣猛刺三下,然后仰天大笑:哈哈!我总算报答了九泉之下的智伯了。接着横剑自刎。
豫让的事迹不断鼓舞着后人,其精神形象经过许多杰出历史人物的引申充实,逐渐演化为一种崇高的人际关系理念,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就总结得很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