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战车与象棋
象棋里威力最大的子就是“车”了。
战车从周朝制定礼乐后就出现了,但主要是为礼仪之用,直到春秋初期才因其易发挥群战的威力而被配置入部队,所以春秋时期才会以战车多少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战斗力,出现了“千乘之国”这种说法。
一个车由主体、两个轮子构成,主体前方有挡板用来抵挡敌人的弓箭,底板朝前延伸出两个车辕用来套马,一般采用双马或四马驾车。作战时主力持长兵器刺杀敌人,驾驶员坐在战士的身旁,旁边站一人称为车左,持盾为战士护卫。由于那时车轮为木条烤弯后制成,用辐条固定在车轴上,所以战车在列队时总会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车轴露出的部分互相碰撞导致翻车。车移动时只能沿一条直线朝前走,并且对道路的要求很高。春秋时期晋国与齐国作战,作为战胜国晋国提出了很多条件,其中有一条齐国宁愿再打一仗都不愿同意,那就是道路改道为东西方向,这样作战时晋军就可以一路直打进去,而齐国将不再有任何可以抵御的余地。在逃难时车子如果乱跑会使车轴磕碰在一起,导致翻车被俘的危险,因此使用火牛计的那个田单在燕国攻入邯郸城时就曾经将车轴外露的地方锯掉以方便逃跑。
(责任编辑:荩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