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齐白石“谁知未与儿童异,拾取黄泥便画山”(2)

2009-08-05 17:17
来源:中国文联网 作者:郎绍君
单纯,意味着视觉形式的纯净和凝练。单纯的画面可能表现为减少、简括,但不是简单;它也可能表现为丰富而统一,即所画物象并不少,但结构合理而和

单纯,意味着视觉形式的纯净和凝练。单纯的画面可能表现为减少、简括,但不是简单;它也可能表现为丰富而统一,即所画物象并不少,但结构合理而和谐、有整体感,看起来仍具有单纯性。齐白石早年、中年到衰年变法,曾经历了“简—繁—简”的过程。由繁而简、由复杂而单纯,首先得力于学习传统,尤其是学习文人艺术传统。他所崇敬的徐渭、八大、吴昌硕和金农等,都达到了艺术的单纯境界。特别是八大,笔简意浓,是最高境界的单纯。经过衰年变法,齐白石放弃了对八大冷逸画风的摹仿,但没有丢掉八大的单纯。在变法探索中,他也一度追求过繁复,如20世纪20年代初画《牵牛花》,一度花多蔓多,繁复异常,但这种画法很快就被他放弃了,后来的牵牛花,彩花墨叶,单纯而耐看。他画水仙、玉兰、藤萝、枇杷等,也曾有过很密的构图,后来都变得减少、单纯了。变法初期,他还画过整株的荔枝树,但很快就改为简约的篮中荔枝,或一两枝的构图了。这与大写意画法有关:在生宣上大笔挥洒,难以从容描绘,难以承受庞杂繁复,而只能走简约的路。齐白石的率直、不善曲折的性格,与他对形式结构和视觉语言的选择也有相当的关系。他在自传和题跋中,一再说自己不喜画工细画,而喜欢画“痛快”的画,正根于此。这也许可以用美学家说的“异质同构”理论来解释。

齐白石年轻时学细木工,作雕花,能精细繁复;学习肖像、工笔花鸟、山水画以后,也一度精细复杂。如《黎夫人像》、《无名衣冠像》,其精细、巧密,不厌繁复,可谓极致;他于1894年画的《龙山七子图》,山重水复,也属于“多”、“繁”的一路;1897年所画《群仙祝寿图》,在一个“寿”字中,画满山石花鸟树木和诸多仙人。对年轻的齐白石来说,最重要的,一是把前人技巧学到手,二是适应买画者需求,不大可能较多地顾及个人志趣,也还缺乏对艺术进行提炼的本领。远游后,经济负担减轻,长了识见与能力,选择形式风格的自觉意识也大大增强,他就很少再画工细的肖像、山水和花鸟了。但以卖画为生的艺术家,不可能都像倪云林那样只“写胸中逸气”、只画个人喜爱的东西。所以齐白石虽喜欢“粗枝大叶”,仍然要画工细草虫。不过,他的工笔草虫常常配以粗笔花草,细致的贝叶常配以写意枝干,或许有弥补心理失衡的作用。此外,他的工细草虫在具体的作品中却相对减少,而不以“多”和“繁”取胜,整体上具有单纯特征。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