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齐白石“谁知未与儿童异,拾取黄泥便画山”(6)

2009-08-05 17:17
来源:中国文联网 作者:郎绍君
应时而美 和同时代的中国画家相比,齐白石的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它们是典型的中国画,源自传统,但绝不陈旧,绝无没落士大夫的柔靡之气,而是

应时而美

和同时代的中国画家相比,齐白石的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它们是典型的中国画,源自传统,但绝不陈旧,绝无没落士大夫的柔靡之气,而是生气勃勃、清新明丽、果敢有力,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新变、追求创造和力量的精神潮流相一致。我们不能要求生于19世纪中期的齐白石去反映20世纪的中国革命,而只能把他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通过同时期、同类型画家的比较来考察其时代感,如把他与吴观岱、顾麟士、黄宾虹、萧俊贤、王一亭、程璋、陈师曾、陈半丁、金城乃至更晚的萧谦中、王梦白、溥儒、潘天寿、张大千等相比,除了潘天寿、张大千晚年的某些作品,也许再没有比齐白石的作品更富时代感的了。作为对艺术风格的审美感受,“时代感”难以言说,却一眼就可以看出、体味到。作为概念,“时代感”比“现代感”更贴切,因为后者常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感受相混淆。中国画是以渐进方式演变的传统艺术,西方现代绘画是以突变方式出现、彻底反叛古典传统的新艺术,两者的性质、形态全然不同。人们谈论“现代感”,以“现代感”取代“时代感”,往往是把西方现代艺术普适化,否定传统艺术在现时代的革新和演进——如否定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李可染等作出的贡献。

齐白石作品的时代感,表现在他对自己亲历所见的真实描绘,对世态人情的善意针砭,对乡土社会和乡村生活的真挚情感,对自然生命的维护与珍爱,以及这些描绘、针砭、情感、珍护在观众中引起的广泛共鸣;表现在他对文雅趣味与世俗趣味、文人形式与民间形式的巧妙结合,结构的新颖简洁,色彩的响亮和谐,情致的刚健清新,以及这些革新创造给中国画带来的活力;也表现在他承继了文人画传统,放弃了视书画为单纯遣情工具、为玩物的士大夫观念,把它们进一步推向市场,使它面对更为广大的受众,接受大众的审美选择与挑战。“齐白石”属于一个伟大的传统,又给这个传统增添了时代的光辉和新的经典性。

齐白石题《画山水》诗云:理纸挥毫愧满摇,虚名流播遍人间。谁知未与儿童异,拾取黄泥便画山。有了儿童般的天真、质朴、活泼、有趣,才可能有单纯而朴、平直而刚、鲜活而趣的艺术特色;能像儿童那样“拾取黄泥便画山”,正是艺术创造包括风格创造的至高境界。

 (责任编辑:荩苼)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