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高山流水》话话知音(2)

2011-06-09 10:07
来源:琴棋书画 作者:琴棋书画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游览,大好的山川引得伯牙一时兴起,于是,就走到附近的一个亭子里取下琴袋,摆好琴调好弦,望着美丽的风光开始弹起琴来。这时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游览,大好的山川引得伯牙一时兴起,于是,就走到附近的一个亭子里取下琴袋,摆好琴调好弦,望着美丽的风光开始弹起琴来。这时,有一个樵夫名叫钟子期在此地路过,看见伯牙在弹琴,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伯牙越弹越高兴,当描写巍峨耸立的高山时,弹出的曲子音色苍劲,缥缈的云如同入穹岩峡谷,似有悬崖峭壁回音对应。坐在一旁的钟子期自言自语地感叹:“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当伯牙意在流水时,音色淙淙铮铮,像幽洞的寒流;冷冷清清,犹如松根之溪流;浩浩洋洋江海之平流;惊风骤雨,瀑布之飞流。钟子期沉醉在音乐之中,又自言自语地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伯牙所弹的乐曲意境,所寄托的情感,钟子期都能心领神会,伯牙大惊,知道遇见知音了,这么默契的无言沟通,正是音乐演奏者与欣赏者之间内心交流相融的最高境界,也是千载难遇的真正“知音”相逢。于是二人一见如故,结为知交,约定第二年此时再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约,可是总不见钟子期的到来,伯牙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钟子期已经故去。伯牙悲痛欲绝,感叹自己今后弹琴再也没有这样的知音了,绝望之中当即弄断了琴弦,摔坏了宝琴,从此不再弹琴。故事中伯牙弹的琴曲就是《高山流水》,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
 
高山者,雄浑、厚重、沉雄、博大、刚健、深沉、坚硬、苍劲、稳重,静之极刚也。流水者,飞动、飘逸、柔媚、奔放、轻盈、活泼、潇洒、恣肆、逍遥,动之极则也。厚重沉稳,千载不迁,高山最能代表静;飞动奔放,周流无滞,流水最能代表动。而天地间之万物,不外一动一静两大现象,动静对立而统一,动因静更显其动,静因动更显其静。山间因有飞瀑流泉的衬托而鲜活,水中因得苍岩绝壁的映衬而秀媚。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欲表现山之高,将山全部表现出来就显不出其高,在山腰添几缕白云,山因烟云遮掩而含蓄,因藏而不露、深不可测而显得高了。《高山》一曲气质庄重平和,指法简洁洗练,节奏平缓凝重,间以轻快空灵之音衬之,似有白云绕峰、泉水飞溅。刚中寓柔,方能体现出高山稳健之气质。欲表现水之远,将水全部展露出来就显不出水之远,用遮掩的手法切断水流,使之曲折委婉、层次分明,水便显得远了。《流水》一曲气韵生动、流畅,音节跌宕起伏,气势飞动连绵,具有苍岩落瀑,流水之处势不可挡之豪放神采。起始以厚重刚健之音烘托,似群峰林立、水落石出。柔中含刚,方能衬托出流水之秀媚。因此,静中必有动,动中定有静。阴阳,刚柔,聚散,虚实,动静本是一切琴曲所具备的基本艺术要素与对比的两个极端,无论琴曲怎样发展与变化,都逃不出《高山》与《流水》的典型“动”、“静”风格范围,以后的各琴曲都是在静中含动而偏静或动中含静而偏动中极尽变化,静动辩证协调统一之中,这也许就是《高山》、《流水》两曲深受历代琴家推崇并流传至今的真正原因。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