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中国皮影戏:婉转细腻的皮影人生

2010-02-22 09:35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探索发现
皮影戏的人物形象是通过艺人的唱腔和念白把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
  陕西华县有一个皮影演出培训基地。每天,有大量的皮影剧目在这里排演。正在排演的这个曲目是老腔皮影戏《白鹿原》。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而粗犷的表演,却以它那原始而豪放的情绪,使人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原来,人也可以有这样的活法,生命也能够有这样的酣畅淋漓。
 
  正像《白鹿原》这样饱含着浓厚的乡土情怀,中国皮影戏成为土生土长的艺术。乡村人家的祈神祭祀、社日庙会,以及一家一户的结婚添丁、酬神还愿等民俗活动都离不开皮影戏助兴。
 
  在华县,以前在一个村的皮影表演往往有两家对演。皮影戏演出前要先演“社火”,请王灵官、赵灵官登场,意在驱邪开路,为民降福赐财。然后就是两家的以皮影进行的调侃。最后是狮子吐八宝,同时民谣配唱道:此地风光好,青狮吐八宝。吐在吉祥地,富贵直到老。
 
  如同开场前的序曲,“社火”结束后,皮影戏才正式开演。
 
  在皮影演出中,唱腔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它和皮影演出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不同演出风格和流派。
 
     陕西渭南地区的华县与华阴是彼此相邻的两个县、市,在古时被并称为“二华”。“二华”城区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30公里。
 
     然而,就在这样毗邻而居的两个地方,却诞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皮影戏唱腔派别。一种是碗碗腔皮影戏,另一种是老腔皮影戏。
 
  一个婉转细腻,风情万种,以男女言情、宫廷故事为主要戏本;另一个却粗犷豪放,性情彪悍,以兵马恢宏、三国列传为重要内容。
 
  为什么在方圆只有几十公里的范围内,竟会产生出差异如此巨大的皮影戏曲形式呢?
 
  华县古时被称作华州。这里地形平坦开阔,自殷商时期就是富庶之地。而在汉代,这里临近长安,生活形态丰富而多彩。因此,宫廷娱乐之风影响较广。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华丽细腻的碗碗腔得到了良好的生长土壤。
 
  而古时的华阴,处于秦岭山脉的边缘,县境以陡峭崎岖的华山为分割,又处于黄河、渭河和洛河的交汇处,真可谓是雄关巍峨、险山恶水。正像华阴老腔里唱的“女娲娘娘补了天,剩块石头就成了华山。太上老君犁了地,豁出条犁沟就成了黄河”。
 
  然而,对于当时的国都长安来讲,这里却是全国漕运的终点,也是有名的古渡口、大码头。全国运往长安的粮食就在这里上岸,分运至长安。
 
  这个村庄叫双泉村。在这里仍然保留着当年京师粮仓和兵营的遗迹。
 
  由于大量船工、兵士的聚集以及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人们急需娱乐的工具和平台,以释放压力。于是人们就将船工号子与皮影结合起来,用船帮的击打作为节奏,以威武气概的英雄故事为内容,逐渐形成了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老腔皮影。当地人把它形容为“老腔戏、满台吼,三国、列国戏,唱得最拿手”。
 
  随着艺术特点各不相同的唱腔流派的形成,不同流派的观众群体也逐渐地泾渭分明起来。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