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中国皮影戏:婉转细腻的皮影人生(3)

2010-02-22 09:35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探索发现
在走近灯光幕布之前,皮影戏中人物形象只是一个个雕刻而成的固定脸谱,他们的喜、怒、哀、乐、忧、伤、悲都只是一个脸儿,只有通过艺人的唱腔和念
  在走近灯光幕布之前,皮影戏中人物形象只是一个个雕刻而成的固定脸谱,他们的喜、怒、哀、乐、忧、伤、悲都只是一个脸儿,只有通过艺人的唱腔和念白淋漓尽致地把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所以,有人把皮影戏称为“以声带画”的傀儡艺术。因为皮影跟戏曲舞台不一样,它是用声传情,用声音来表达感情。戏剧舞台上,演员声情并茂,如果声音达不到的话,用表情来表达,皮影不然了,皮影是用声音来表达这个人物的感情,所以必须得声化来研究这个人物。
 
  中国皮影戏在一千多年的辗转流传中,行踪遍至26个省、区、市,行至一地便因地制宜,生根发芽,吸收当地文化艺术精华。
 
  开出风采各异的花来。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皮影的音乐唱腔从风格到韵律都吸收了各种地方戏曲、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又形成了更多的流派。
 
  在秦、晋、豫一带的各路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碗碗腔、老腔、秦腔、道情等十多种。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
 
  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是“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已有千年历史。道情皮影戏的音乐是婉转悠扬,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唱腔委婉流畅,情深意长。戏班演出时,前台一人挑杆表演,后台四五人伴奏并“嘛簧”,一唱众和,粗犷高亢,独具风格。并最终发展为甘肃惟一的地方剧种——陇剧。
 
  道情音乐是当地寺庙里面道教音乐的一个流传,寺庙的道教音乐流传到民间,被民间老百姓演唱,用于皮影戏,所以它的唱腔是独特的。所以当时我去环县去调研的时候,他们请我来讲对环县皮影的评价,我记得我给过这么一个评价,说是环县道情皮影戏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是道教文化在民间皮影戏的重要流传。
 
  而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畅的平调、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而其中唐滦地区的掐嗓唱法十分独特。
 
  今年72岁的丁振耀从12岁开始唱皮影戏,到现在已经整整60年了。虽然早已从唐山皮影团团长和唐山艺校书记的位置上退休多年,可皮影戏依然是他一生的钟爱。
 
  1937年,丁振耀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名闻遐迩的乐亭大鼓和乐亭皮影正是发源于此。
 
  唐山皮影剧团艺术家丁振耀介绍:皮影那个时候每一个县在唐山地区13个县,没有一个县没有的。而且有的县达到5、6个影社,都在下面活动。有的还到冀东北各地活动,东三省,所以活动得很频繁。我那个时候就记住,我爱好唱歌,记住看这个皮影。看看,看长了,这个皮影的这个音乐,这个唱腔就对我感染得越来越深,我就觉得越来越迷人,迷得我上着课也琢磨皮影这个唱小的这个调,怎么这么好听呢!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