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漳州锦歌:中国通俗文化长廊上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

2009-07-30 14:0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漳州锦歌分布于漳州芗城区及其周边地区。锦歌的历史悠久,约产生于明末清初。

漳州锦歌分布于漳州芗城区及其周边地区。锦歌的历史悠久,约产生于明末清初。清中期盛行,四十年代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建国后,锦歌得到政府的重视,厦、漳两地的锦歌馆,都统一纳入文化局管理。八十年代以来,一批融入了时代气息的新编锦歌相继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九十年代成立了锦歌研究会,编印“锦歌论文集”,演唱歌曲集,成立了西桥龙眼营锦歌社。 1993 年举行了“海峡两岸锦歌(歌仔)艺术研讨会”,编印了锦歌论文集。

漳州锦歌是福建省五大曲种之一,也是漳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之瑰宝,与泉州南音并称为闽南民间姐妹艺术之花。漳州锦歌植根于民间大众之中,曲调优美流畅,唱词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她是闽南最古老的民间曲艺之一,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把锦歌也带至台湾,并与当地民歌、调相结合,形成了“歌仔”,因此专家认为,锦歌是歌仔戏的“老祖宗”'。她与台湾歌仔戏的密切关系,使锦歌艺术成为连接海峡两岸人民心灵的彩色纽带。她是通过劳动人民(演唱艺人)根据各自所处的民族地域特点、历史文化传统积淀、群众的审美理想追求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语言特点而创造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漳州锦歌的歌仔册,承袭了魏晋变文和宋元讲唱文学传统,以汉唐中原古语和中州古韵的闽南方言,书写大批可念、可诵、可唱的歌仔,其文学价值在她的生动地描绘闽南特殊的风物事象和形象地塑造一批具有闽南性格人物,为中国通俗文化长廊留下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

(责任编辑:南有乔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