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松在白板上用水性笔写了一个象形汉字——“教”。他转过身来,向学生解释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教’,是手执教鞭,带有管理、管制意味的知识传授,而现代常见的教育,是一种平等的问答切磋的知识介绍。”
台下坐着的15个青年,是美国夏威夷州瓦胡岛上各类学校的汉语教师。作为夏威夷大学的汉语教授,姜松在对他们进行汉语培训。他这天的课题是《中国“减负”与美式教育》。
波特兰“西北中国书院”学生学写毛笔字
姜松授课所在的夏威夷大学语言教学楼,正隐藏在浓荫里,它曾见证大洋东西两岸语言文化的首次全面接触。
位于太平洋中央的夏威夷群岛热风吹雨,洪波奔涌。在洲际交通依赖航船的时代,来自东西两大海岸的思想文化浪潮,千里万里滚滚而来,在大洋中央交汇撞击,鼓荡起文化交融的壮阔波澜。
在这座小楼里,中美两国语言学者从事过早期中西语言文化沟通工作。中国首批现代语言学大家之一赵元任在这座楼里开设的是中国音乐课程。赵元任曾被推选为美国国家语言学学会主席、美国东方学会主席。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和他探讨汉字改革。另一位中国语言学大家李方桂也曾在这座楼里授课,后任美国国家语言学学会副主席。而美国汉学家约翰·狄方克则在这座楼里成功编纂了第一部美国汉语教科书《初级汉语课本》。
不过,在本世纪第一个10年,在夏威夷大学的校园内,又出现了新的学习汉语的生动景象。
这显然不是某种渐进式的升温。不独夏威夷,历经上世纪的数次汉语热和中华文化热以后,短短几年内,二百多所孔子学院和二百多间孔子课堂如水银泻地,在人类长居的6个大洲普遍萌生,一阵不同以往的汉语与全球文化交融的清风,正扑面而来。
妮莎左手运毛笔,写下“我爱中”三个字,“国”字没地方写了,拐到“爱”字旁边,无拘无束。
近十年来,各国政府推出的汉语教育计划中,美国的动作比较引人注目。
俄勒冈州波特罗来纳兰州立大学(下简称波州大)已将汉语从次专业提升到主修专业。夏威夷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下简称南卡大学)、西密大等许多院校,都支持本校原有外语系和所属学院的专业汉语教学,近年来,还逐渐在学分制度上增加汉语学习的分量。汉语教育从不记学分到次专业再到主修专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美国联邦政府推行“沉浸式”汉语教学,俄勒冈州是全美汉语教育的重点州,承担试点。俄勒冈州的汉语教学被称为领航项目。该州中小学汉语教学比其他州普及。“沉浸式”表示汉语教学要融入学习、生活、娱乐等等方面,并且汉语教育从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后的社会教育。还有人尝试一种类似于中国“疯狂英语”的教育方式,叫“疯狂汉语”。
有联邦政府支持,难怪州议员克利斯·伊德沃茨敢于开口说:“我们的目标是,不仅在某个地区推广汉语教育,而想覆盖全州各个地区。在所有的大中小学都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成为全美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先进州。”
州议员朱利叶斯·柯普尔表示了更大的雄心:“俄勒冈州有决心、有信心在汉语教学方面作全美的先导,甚至全世界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