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视后天的环境、行为对人的影响。他认为相近的习性在不同环境、行为影响下,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趋势。所以孔子强调有仁厚之俗,才是理想的居住场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视后天的环境、行为对人的影响。他认为相近的习性在不同环境、行为影响下,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趋势。所以孔子强调有仁厚之俗,才是理想的居住场所。
进一步引申孔子的思想,可以看出孔子也强调“仁”是人的安身立命的场所。“里仁为美”强调学问的安顿处所,要以仁为标准,达到仁的境界。“择不处仁”则意味着学问、修养,没有达到仁的境界,就不算是有智慧。他的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孟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说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继承人,与孔子一起被合称为“孔孟”。
孟轲小时候,家住在墓地附近。年少的孟轲经常看到墓地有人抬死人埋葬,他就模仿埋葬死人的游戏。孟轲的母亲就说:“这里不是你能住的地方。”
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一个集市附近。在这种环境里,孟轲所看到的都是商人在集市上的叫卖行为,于是就跟着学起来,做游戏也学着商人做买卖。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你能居住的地方。”
于是孟母又把家搬到一个学宫附近。在这里孟轲所接触到的和见到的都是祭祀活动,孟轲所做的游戏也就是学祭祀、礼仪等。孟母见到了非常高兴,说:“这个地方你可以住下去了。”于是孟轲就在那里长期居住下来。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孟轲从小就学习礼仪,健康成长。人们都说孟母善于利用环境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
有一次放学回家,孟轲的母亲正在纺织,见他回来,就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轲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还不是和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生气,就用剪刀把已经织好的布剪断了。孟轲不知道母亲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气,十分害怕。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是为了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够平安无事,做起事情来就可以避开祸害。你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以避免祸患。”孟轲非常震惊,他从此勤学不止,后来拜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为老师,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艺,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学者、天下有名的大儒。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