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学不思考就会被骗,只思考不学则会迷惑。”
“罔”字有“迷惘”的意思,也有“欺骗”的意思。“殆”在这里是“疑惑”的意思。通常大家都把孔子这句话中的“罔”翻译成“迷惘”的意思,但是我觉得孔子在这里用“罔”和“殆”是为了区别“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状态下可能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缺陷,所以不应该把这两种状态都翻译成“迷惘”,应该有所区别,所以我翻译成“被骗”.严格来说,“被骗”也是不准确的,应该翻译成“被局限”,或者“被某种观点所左右而失去了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
许多管理者管理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不是不愿意学习,而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就是学习不得法的表现之一。市面上关于怎样提高管理水平的书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比比皆是,如果你多选几本,甚至很可能会发现有一些彼此矛盾的观点,比如有的书说企业管理应该以“人”为管理对象,有的书却会告诉你这是错误的,要以“组织”为管理对象。因此如果你只学而不思考,那么很可能会无所适从。如果你只学了其中的一种,认为哪种观点是绝对正确的,那么你也很可能会被这种观点所蒙蔽、所误导、所局限。
在过去,中国曾经开展过“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大庆的管理经验可能确实有可学之处,但是一个油田的管理经验再好,怎么可能适应全国所有的工业企业?大寨大队也可能有一些值得一学的农业管理上的好经验,但是山区大寨的管理经验同样不可能适应全国的农业管理。只是因为中央要求学,于是全国的工业和农业就都一起来学,这是标准的“学而不思”、生搬硬套的形式主义。
在现实管理中另外一种“学而不思”的现状也普遍存在,那就是盲目地跟前任、上司、现状学。明明是一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但是因为以前别人一直都这样处理,所以自己也就学着这样处理,至于为什么应该这样处理而不应该那样处理,则完全不去思考和反省。这样也会被错误所蒙蔽、所误导,所欺骗,从而丧失改善的欲望和纠正的机会。
在所有取得了ISO认证的企业,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数据报表和记录,而且根据要求,这些数据都必须保留一定的年限。在推行ISO管理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接受了怎样在日常管理中统计、记录和保留这些数据的学习培训,但是一些管理水平低下的管理者,并不知道或思考为什么要保留这些数据,他们以为保留数据的目的就只是为了应付认证机构或相关方的审查。这也是一种“学而不思”的表现。
其实,统计、记录、保留这些数据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这些数据来为我们的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得到这些数据才是管理工作的起点,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据此制定对策,然后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此循环往复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提高管理者和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思而不学”的缺陷则在于容易钻牛角尖,或者局限在狭隘的小圈子里面走不出来。比如一些管理者面对管理中的许多问题非常着急,整天思考怎么办,但是就是想不出好办法。如果他善于学习,懂得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能者学习,那么许多长期思而不得其解的难题就很可能得到解决。
所以只有做到“勤思”又“好学”,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