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19.5』子夏说:“每天学一些不知道的,每月不遗忘每天所学的,这就可以算是好学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学习历史的民族,不但民间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即便贵如皇帝也一样重视学习。早在商朝,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就曾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刻在器皿上作为警戒自己的箴言 .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也将他的博及社会经济、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经史艺文等众多学术领域的三十二卷代表作题名为《日知录》。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学习在于持之以恒,学习在于日积月累。做学问,修炼道德情操如此,学习管理也是如此。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不怕一个企业或一个管理者的水平低,只怕这个企业或管理者不学习、不进步、不提高。哪怕一个管理者的起点水平再低,只要能坚持做到“日知一新”,并且能做到“月无忘其所能”,那么他的管理水平就会直线上升。反之,即使一个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再高,如果不及时学习、不紧跟时代的步伐,那么很可能会在不经意间被时代所淘汰。即使在上司的耳提面命下勉强学习,也依然只会在原地踏步、长期无法提高管理水平。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常识。遗憾的是许多中国的管理者对学习的理解还停留在“学习是在校生的事”、“一张文凭吃一生”、“学习与工作是两回事”、“整天工作忙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学习”的层次。我曾经在一个管理研讨会上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有人说,现代企业里面都会有许多管理规章制度,这些管理制度也都是管理者自己根据管理实践的需要制定出来的,其中有些规定,甚至是作为某次改善活动的对策提出来的。这些规定在开始宣布实施的时候,大家都能自觉遵守,可是不知不觉间,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不再遵守了,也没有什么人觉得有什么不妥。结果有一天总经理突然发现了大家没有按照企业的这些规定去做,于是立刻把部门经理训斥了一顿,质问部门经理为什么没有按照企业的这些规定对部下进行管理。部门经理觉得很冤枉,他觉得总经理没有调查就这样批评他是不对的,因为他事实上在企业一宣布这些规定的时候就立刻完全将这一要求传达给了部下,并要求部下按照企业的这些规定去做了,只是后来部下没有按照企业的这些规定坚持下去。所以这不能怪部门经理,而应该怪部下。然后他问: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
其实这不但是每个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各行各业、乃至政府机关学校等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即规定是规定,现实是现实,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门的官员不按照规定办事,已经构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到的好东西、好习惯、好的工作方法等没有能坚持下去,没有能做到“月无忘其所能”.更深层次的分析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状的是人的惰性。
人有惰性,一旦形成一种习惯,往往很难纠正过来。据说,有心理专家研究过,一个习惯的纠正,最起码要重复半年才能养成新的习惯。也有语言专家做过试验,说要想永远记住一个外语单词,必须经过“记忆--遗忘--再记忆--再遗忘--再记忆”如此反复七次,才能永久记住一个单词。因此,是否好学的关键,不但在于是否学,还在于能否记住学的东西,能否将学到的东西化成自己的习惯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