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14.24』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孔子在这里通过比较古今学人对待学习的不同态度,委婉地批评了那种学习目的不正确的学习,同时亦明确阐述了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即学习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自己,而不是为了通过“学习秀”来为自己贴金。遗憾的是在现实中此类“给别人看的学习”现象普遍存在,比如所有的文凭学习都比非文凭学习更加受欢迎,即使价格昂贵名不副实的“MBA”课程也持续高潮不断、其受欢迎程度甚至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无意中将“MBA”三个字母输入百度搜索了一下,跳出来的搜索结果高达一千五百万条,绝大部分都是推荐“MBA”进修课程的,从中央的大学到地方的大学,从中国的大学到外国的大学,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MBA”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如此受中国人的欢迎?“MBA”是英文单词字头的缩写,全称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翻译成汉语是“工商管理硕士”的意思。严格来说,这个汉语翻译意思是有偏差的,因为英语“BUSINESS”的意思是“商业”的意思,并没有“工业”的意思。令人讽刺的是,在中国,去参加这个原本是面向商人的课程的,绝大多数不是商人而是企业的总经理,甚至有许多是“在职总经理”,也就是你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当然,作为企业的总经理,也必须懂得经商之道,因此完全可以学习原本是面向商业的MBA课程。问题是这些总经理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还是为了花钱买一个文凭、给别人做一个学习的样子?我经常收到此类学习班的推销信,手边就有一封中国最着名的高等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的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班(EMBA)和博士班(PH·D)课程,以及“中国企业卓越领导人高级研修班”的推销信。声称前者通过一年至一年半的不脱产学习,每月只在清华大学上三天课,就能拿到美国利伯堤大学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证书。声称后者通过一年的不脱产学习,每月一次两天的不定地点(即不在清华校园内,而是这个月在一个城市,下个月到另外一个城市)的学习,即可获得“中国企业卓越领导人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在同一封推销信中,清华大学打出的诱人招生广告词是“传播先进管理知识!交流成功企业经验!建立清华人脉平台!打造中国企业领袖!” 在招生简章第十条写的是这个学习班的“特色与优势”:“通过学习,极大地加强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同学之间,在职学员与清华全日制学友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通有无、互相提携,是每位企业家终身享用的人脉资源与收获,进而催生同学经济,商机无限。学员加入清华大学卓越企业CEO同学会,提供学员与政府官员、专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丰富人脉资源。”
从这封推销信的内容来看,我们不难看出MBA培训班在中国走红的关键,对于举办方来说,是一个快速捞钱的捷径,所有此类培训班的共同特点都是学费高、授课时间少。以这封推荐信为例子:每个月授课两天的研修班是22800元,每个月授三天课的博士班学费是88000元。对于接受学习的一方来说除了可以花钱买一个文凭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花钱买“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