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⒉11』孔子说:“重温原来的知识能获得新的领悟,等于有了一位老师。”
通常,人们把这句话中的“可以为师矣”翻译成“可以当老师”,意思是只要懂得了温故知新就可以当老师。我对此有不同看法。我想,孔子在这里恐怕并不是为了给我们制定一条怎样才能当老师的标准,而是强调温故知新可以作为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果你懂得了怎样温故知新,等于拥有了一位老师,随时可以帮助你提高、帮助你从已知的东西里面领悟到新的东西。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不管一个人水平高低,在他初次接触一门学问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唯一不同的是,不同素质不同天分的人,通过这个过程的速度不同。有人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然很快就能完成由浅入深的过程,有的则不同,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完成这个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反复学习思考已经学过的东西,才能全面透过所学的东西、文字或事物表象等体会领悟到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本质。所以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说法。
对于任何一位想学习提高管理水平的人来说,学习的途径无非有这样几种,通过书本学习、通过老师的指导培训学习、通过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与别人的交流来学习、通过企业的各种管理规定来学习。不管通过哪种途径来学习,我们都要有一个逐渐了解、逐渐理解、逐渐模仿尝试、最后化为自己的管理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对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管理方式一下子就完全理解,许多时候,我们的管理人员甚至会在还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模仿某种管理理论或管理模式。又比如,对于许多管理规定,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在首次接触的时候都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只有首先服从之后,才能逐渐了解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才能评价这个规定是否适合、是否有什么改善的余地、是否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取代等。
那么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怎样才能做到温故知新呢?我觉得只要你能凡事都问一问“5W2H”就能做到温故知新。“5W”是五个英文字母的词头,即“WHAT、WHO、WHEN、WHERE、WHY”,翻译成汉语就是“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因”,这原本是新闻写作的五大要素,外国企业家现在也将此要求用于企业管理,并在“5W”的基础上再加上了“2H”,“2H”也是两个英文单词的词头,即“HOW DO、HOW MUCH”,翻译成汉语是“怎样做、需要花费多少钱”.
比如说,对于企业中已经存在的某种管理规定或做法,究竟是否适合?究竟是应该维持还是修改?你一定要对其做一个“5W2H”的分析评价,这样你不但能够做出正确的评价,还能更加深刻地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和做法,这样你就能从中学到你以前所不了解不懂的东西。反之,如果你对这些规定熟视无睹,别人怎样做你就怎样做,原来习惯怎样就怎样,那么很可能你干了很长时间依然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这个规定、依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5W2H”也适合于其他场合,比如对于一项管理方式乃至于一个改善对策,如果你想在企业推行,那么你一定要在推行之前,进行“5W2H”的分析评价和思考,做出一个可行性方案,然后、在推行中,你也要随时观察和评价,看看实际的情况与预期的情况是否一致,并随之做出相关的调整,最后,在一定期限内做出相关的效果评价。
又比如在做工作报告时,不管是口头报告还是书面报告,一个管理水平高的报告,肯定少不了“5W2H”的要素。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