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学会“淡出”

2009-10-22 14:24
来源:华夏经纬网 作者:陈鲁民
学会淡出,也是新陈代谢规律之需;懂得淡出,则是达人睿智的表现;实现淡出,更是人生画卷的最好收笔。

国画有一种绘画技法叫“淡出”,即颜色由深到浅,慢慢淡化,最后完全消失,最适宜用来画山水云雾。电视剧也引入了这种绘画技法,分剧本里就经常有“镜头淡出”的字眼,使得电视画面有层次,有景深,有底蕴。如今,人们则更多地把“淡出”用到名流显要的进退上,譬如某明星淡出娱乐圈,某政要淡出政界,某作家淡出文坛等等。

就说这名人的淡出吧,淡出有两种境界,一是被迫淡出,不得已而为之,人虽淡出,心犹不甘;二是自觉淡出,心甘情愿,学做那闲云野鹤,退一步海阔天空。自觉淡出的人,要么有审时度势、急流勇退的智慧,要么有超身世外、看轻名利的豁达,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值得敬佩的。

灭吴称霸后,范蠡就有意识地谋划着淡出政坛,不争功,不揽权,逐渐降低自己的影响,终于有一天,他飘然离去,泛舟江湖,开辟另一片天地,成了富甲一方的陶朱公。而同是重要谋臣的文种,就缺乏危机意识,拒绝范蠡的劝告,不知进退,还做着和勾践共富贵的美梦,结果上演了“狡兔尽,走狗烹”的悲剧。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看着他的那些已经没有价值但丝毫没有淡出想法的老部下,很是着急。他绞尽脑汁,心生一计,设宴招待这些大将,先夸一番,再给赏赐,然后劝他们淡出军界,回家享受生活,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这些将军虽然是被“启发诱导”下而淡出的,但毕竟不失明智,于私,对保全功臣自己,于公,对防止国家再生混乱,都大有意义。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