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曾国藩:如何识别敌人的离间术

2010-03-15 11:44
来源:一元一 作者:和仁 宋涛
在用人问题上,我们要警惕某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而采取的离间术。

 曾国藩:如何识别敌人的离间术


  在用人问题上,我们要警惕某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而采取的离间术。
  
  离间术是一种圈套,是离间者(主体)在被离间者(客体)之间搬弄是非,制造矛盾,以期破坏他人团结,从中获利的一种圈套。离间术拂去圈套的伪装之后,实际上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侵害行为。
  
  离间术在生活中有多种表现,如创造条件,促使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误会;或将误会加以渲染,扩大他人之间的分歧;或编造谎言,制造矛盾,破坏他人团结,等等。离间术的外在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它的内在本质却是惟一的,那就是:使人为己,陷人益己,抑人扬己,损人利己。
  
  离间术有以下特征:
  
  (1)目的性。任何离间术都有其明确的目的。只有在目的的驱使下,离间的所有行为才可以表现出实际意义。离间者的目的是自我的、本位的,是建立在实际自我利益基础之上的。有时它为的是获取个人的某种利益,有时则表现为满足个人的某种心理,有时也可能是为了小集团的利益,但无论如何,它都是建立于私欲、颓废、反动之上的。离间者的目的不在离间过程本身,而在于达到离间之后的结果。
  
  (2)隐蔽性。离间者的目的决定了行为的隐蔽性。因为伴随着离间术的实施,离间者对被离间者的侵害行为已经开始,而这种侵害又是巧借被离间者之间的摩擦力量去进行的,况且,一旦离间成功,被离间者的利益受损则是绝对的,所以,离间者只有使被离间者在表面上知情,而不能在根本上知底,才能达到他离间的目的。因此,隐蔽性贯穿在离间活动的始终。
  
  (3)欺骗性。离间的隐蔽性决定了离间手段的欺骗性。因为离间是一种侵害行为,且要借助客体之间的摩擦力量实施,又要做到隐蔽得“天衣无缝”,显然采取正当的、公开的手段是不行的。所以,离间者往往会制造假象欺骗客体,使其产生错觉,作出错误的判断,形成错误的认识,以便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尽管离间术具有隐蔽、诡诈的特点,但还是可以破译的。识破离间术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联系分析。任何离间者要想达到离间他人的目的,必然要与被离间者发生这样那样,或明或暗的联系。因为没有联系就无法借助客体之间的摩擦力量,再高明的离间术也无法得以实施。因此,谁突如其来地与你发生联系,谁就有可能在实施离间术。
  
  其次是利益分析。一般说来,离间术通常是伴随着利益冲突而实施的,而离间者往往又是被离间者发生矛盾后的直接或间接受益者。因此,对人际冲突制造者的利益得失进行分析,有利于识破离间者的真面目。
  
  最后是反常分析。任何离间术,无论它怎样高明绝伦,只要它付诸实施,总要留下一些反常的痕迹。因此,对反常的蹊跷的行为进行认真分析,进而反向思维,弄清人际冲突的来龙去脉,对于破译离间术很有帮助。
  
  总而言之,离间术的破译应建立在对其行为特征的综合分析之上,既不能盲目猜疑,又不可掉以轻心。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