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道家智慧 >

自性而化 老子的“无为而治”(一)

2009-10-06 11:10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马寄
政治哲学无疑在老子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老子政治哲学可一言以蔽之:“无为而治”。

老子思想的独特意蕴在于其超越了上者的维度,从而彰显下者的维度,也就是说,“无为而治”包涵两个维度:上者,下者。上者的维度是“无为”,下者的维度是“自化”。

政治哲学无疑在老子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老子政治哲学可一言以蔽之:“无为而治”。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可谓老生常谈、充于坊间;但若深心玩味,可发觉那些对“无为而治”的阐释与老子思想本旨皆存在着一定的偏离,而偏离的原因囿于现代政治的权力观,从而造成了对古典政治的隔膜。“政者,正也”(《论语·颜渊》),虽为孔子政治思想自状,却反映了古典政治的共性。也就是说,古典政治的宗旨在于正心成性,在这一政治境况下,上者为政的责任就在于构建正心之渠道,营造成性之境域。因此,古典政治,在一定意义上,是德性的传播,是上者对下者的教化,以使人人得道,天下归仁。从此论域出发,本文在“天道”自然观的基础上,辨析“无为而治”是老子之正心成性的方式。具体如何正心成性?老子思想的独特意蕴在于其超越了上者的维度,从而彰显下者的维度,也就是说,“无为而治”包涵两个维度:上者,下者。上者的维度是“无为”,下者的维度是“自化”。上者的“无为”是“无为而治”的出发点,而“无为而治”最终归宿于下者的“自化”。

老子智慧

一、老子之“天道”:自然

在一定意义上,幽玄之“道”肇始了中国哲学,而正是老子提撕了具体之“道”,使“道”成为抽象、本源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老子是中国哲学的创始者。《老子》一书虽短短五千文,却一再谈“道”论“德”。老子以“道”创立其思想体系,可以说老子的思想体系就是围绕着“道”而展开。因此,要了解老子的政治理念,就须先理解“道”的内涵。

在老子的宇宙观中,“道”处于“本体”地位,其实所谓“本体”是相对于世间万物而言,“万物”离不开“道”,“道”乃“万物”之根基、本源;而“道”周延遍在,体现于万物之中。具体而言,“道”与“万物”的关系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时间上来看,“道”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未有天地万物,先有“道”,换言之,先有“道”,然后始有万物,《老子》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曰‘道’”。其次,从生成来看,“道”为万物的根源,即万物皆从“道”而生。《老子》五十一章云:“道生之,德畜之,物成之,势成之”,而“道”生万物的模式,《老子》表述为两种:其一,如《老子》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抱阳,冲气以为和”。另一种模式,《老子》第一章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四十章又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与“无”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存有”与“虚无”,而是“道”的另一种表述,以说明宇宙创生万物的过程,是由无形质步步落实向有形质的活动的过程。既然万物从“道”而生,那么就主从关系而言,道”是万物的宗主,《老子》第四章云:“道,万物之宗、象帝之先”,作为万物的宗主的“道”又是万物的庇荫者,所以《老子》第六十二章云:“道者万物之奥。”“道”乃天地之始,万物之宗,即天地万物均由“道”而生,那么“道”以何状态生万物?老子认为,“道”虽生育万物,但其生育万物有两个特征:其一是无目的、无意志,即不是有意而施,有心而为。所以,《老子》第五章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不是说天地无仁慈之心,更非是讲天地残暴不仁,而是认为天地不偏私,不特别偏爱一物,不特别憎恨另一物,将万物视同为一,一视同仁。其二是“道”虽创生万物,却不主宰万物;养育万物,却不支配万物。《老子》第五十一章如是形容“道”化育万物:“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三十四章也这样形容“道”与万物的关系:“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为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万物依“道”而生长,却并不推辞万物;衣养万物,却不主宰万物。在老子看来,这才是最深的善,最高的德,是谓“玄德”。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